个人媒介的使用往往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媒介的变化同时也会反映一个社会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变化。
就我个人来说,我第一个使用的媒介是腾讯QQ,那时候申请一个QQ账号不像现在需要一个手机号码认证,只需登录QQ官网,为你的账号设置几个问题就行。我的账号大约建立于2009年,当时的QQ用户还比较少,智能手机也并未推广,登录QQ通常是使用电脑,因而我的好友列表中只有一些家人和几个邻居,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的账号还是我申请的。在当时,因为网络普及率并不高,大家之间联系大多还是通过固定电话、功能单一的手机、写信等方式。当时作为小学生,对通信的要求几乎为零,学校通知事情可以通过“家校通”,因而我使用QQ则是为了娱乐,它推出了QQ空间以及一系列的小游戏,如QQ农场、QQ牧场、QQ餐厅、QQ斗地主等,满足了一部分网民对休闲娱乐的要求,也体现当时国民经济相较于以往有所发展。QQ邮箱、漂流瓶等附属功能满足了当时人们渴望开拓眼界、结识新朋友的愿望,笔友这个称呼慢慢普及。
当网络媒体一步步地发展壮大,许多有远见卓识的人也捕捉到了网络时代的气息,感知到互联网未来在国家网络社会中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强大。因而一系列社交媒体纷纷建立。例如各种贴吧、博客、论坛的涌现。我国互联网也在经历着由娱乐化应用向价值应用时代的转变之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凭借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网民数、宽带网民数、国家CN域名数这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同时,以往使用网络的大多是高学历人才,用于研究学术、文化交流之类的,比如80年代的青年大多在大学时期就接触到网络。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也开始接通了宽带,接触互联网了。我国网民的学历结构正逐渐向总体居民的学历结构趋近,互联网大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家就在2008年前后接通了宽带,不仅电脑可以上网,电视也接通了联网功能,不用再像以前使用天线,天气不好时就没有信号,而且电视频道也更加丰富、功能也更加齐全,可以点播、回看,不像以前只能看一个频道,错过的节目只能等待重播。
当然,每个城市的网络普及率、个人媒介更新换代的差异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网络购物使用率最为普及的城市是上海,在上海市民开始使用网络购物时,偏远地区由于经济、交通等因素受限,网络、网购普及率都有限。我所在的城市—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网络普及还是比较及时的。
因为一些媒体平台对身份认证有所要求,我在高中时期才开始接触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等,这些社交平台扩大了我们的交友范围、为我们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随时随地都能够获知信息,同时也给了我们发表言论的机会,我经常会在热点话题下发表我的个人意见。当然,微博等媒体也成为了当下宣传的重要工具,不管是政府,还是文艺界,几乎大家都选择微博作为宣传阵地。
这些媒体让我们拥有的言论自由权、监督权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中国的“看客文化”正逐渐转为“围观文化”,“微博问政”成为当下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些官员的落马、两会时期人民建议的采纳、政府工作的明示等,这些正逐步增强着互联网、个人媒介对社会、对国家的影响力,当然个人媒介同时也对使用媒介的个人提出新的要求,理性思考、不要盲从,否则围观变成围攻,网络治理秩序将成为一个时代难题。
目前,中国互联网仍在继续走向成熟,我相信未来个人媒介的使用在国家网络社会中的影响力将更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