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学院附属小学“阅读生活化”项目正式启动,旨在推进“全阅读”向精准化、个性化深入,使全员阅读如呼吸一样自然。据了解,该校自2013年建校来,就开始推行“全阅读”,以各种形式向家长阐述家庭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介绍“阅读生活化”项目的内涵——阅读即生活,生活即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中的“第四顿饭”。
当前不少小学十分在意做两件大事:一是一如既往狠抓应试教育,埋头紧紧盯住考试成绩不放松,不惜用各种举措加重课业负担,在减负检查中常玩躲猫猫,美其名曰质量兴校;二是选择一些见效快的文艺体育项目凸显素质教育,弄几个节目或者训练几个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一些赛事,用获奖名次为学校挣名声,自诩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但德州学院附属小学却在办学中将阅读作为重头戏,却扎扎实实做起了阅读文章,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第四顿饭”,我们不得不佩服这所学校的“慧眼”。阅读从娃娃抓起,阅读生活化,虽然一时看不到耀眼的的奖项,也难提高学科分数,但对孩子而言,却是人生宝贵财富,必定受益终生。在功利教育依然方心未艾的时代,这所小学的选择令人肃然起敬,其他学校应该以这所学校为典范,也应高度重视阅读的价值并结合自身实际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第四顿饭”,用阅读照亮孩子人生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阅读。想想过去那些学有所成的文化人,他们对读书是何等重视。要读书万卷,就必须从小培养阅读兴趣,否则就很难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小学开启阅读生活化,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培养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生活不可缺失部分。一旦养成阅读习惯,有了阅读兴趣,就有了阅读动力,今后,就会将阅读当做生活不可或缺一部分。人一日三餐之所以无需别人催促,就在于从小养成了习惯,懂得吃饭是获取生命营养的必由之路,阅读需要习惯,而习惯培养关键要从孩提时代开始。饭食是物质营养,书籍则是精神营养,小时候有了良好阅读习惯,长大后即使再忙碌也不会轻易放弃,因为他们骨子里已经懂得阅读的价值就如吃饭价值一样,人活着除了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质营养,还需要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这种精神营养很大程度便来自阅读书籍尤其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睿智,少不更事的孩子,能够有丰富的精神营养滋润,必定能够健康成长。
让孩子阅读生活化,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第四顿饭”,当然不能立竿见影,不会象赛事中一个节目、一项运动获得令人瞩目的奖项,但是却因为培养了阅读习惯拓宽着视野而影响未来。笔者在这里当然不是反对学校对歌舞美术运动项目的开展,而是希望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别忘却阅读习惯的培育,阅读永远是孩子拥有幸福人生的源泉。
也许有人会说,学生天天并不缺失阅读,语文一直是以阅读为主业的课程,其他学科也从未放弃阅读。不错,读课文、读教材、读习题,都属于阅读。但这些阅读量有限,阅读内容单一。而且这些阅读明显冲着对学习课程理解,而非思想、品行、涵养、学识的积聚,严格说,这些阅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心灵与文章的交流,应该是读者与作者思想的碰撞产生的火花,应该是读者被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思想所陶醉,应该是读后产生对人生对未来的思考。虽然小孩子阅读一时难以达到如此境界,但只要有兴趣有习惯,终究有一天会达到这种境界的。当有学校将阅读生活化决心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第四顿饭”的时候,千万别在哪里暗自讥笑,认为这样做属于画蛇添足之举。我们现在很多学校之所以不太重视阅读生活化,其中对阅读认识存在误区恐怕是一个很重要原因。
一提到阅读,还要避免近些年频频出现捷径化阅读倾向。现在的阅读,不少人采取的是走马观花的阅读,学生阅读更有这种倾向。学校布置课外阅读几本书,学生往往采取碎片化阅读应对。因为学校检测学生是否阅读,往往采取写读后感方式,学生就利用网络搜索一些文章进行改些交差;如果学校用题目形式从文章中选择内容检测,学生更如鱼得水。有些学生即使有原文,也不是认真去阅读,而是信手翻一翻碎片化完事。这样带有功利性的捷径化阅读,绝对培养不了阅读习惯,提高不了阅读兴趣,不可能成为精神营养。这是阅读生活化必须规避的。
阅读从娃娃抓起,利在孩子一生。学校要做的事情太多,但为了孩子未来,不要忘记阅读这一事关未来的大事,用阅读照亮孩子人生,应成为学校的共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