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串门挺长时间了,我们再回到古中国。
中华民族是文化力量特别强大的民族,中华的历史有过大一统后的群雄割据,有过外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但中华文化依然如故。外族可以入主,但文化必须认同,“亡国”只关乎一家一姓一政权,文化的毁灭才是天大的事。因此,秦变成汉,隋变成唐,甚至宋变成元,明变成清,只要文化或文化精神不变,天下还是那个天下,中华还是那个中华,中华文明因此未曾中断。
不过与别国不同,我们的文化力量与宗教无关。
中国人也许是世界上最没有宗教意识、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的民族。虽然中国人也曾崇拜鬼神,但很快,我们的态度就是非宗教的了。
孔子的说法,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民间的观念,是“信则灵,不灵则不信”。说到底,是实用主义的中庸之道。上帝存在吗? 鬼神存在吗?冥冥之中确有神秘力量吗? 我们似乎只在觉得管用的时候才会对其心怀敬畏。
既然提到宗教那就绕不过印度,印度人是先把巫术变成宗教,再把宗教变成哲学的。因此,印度人的宗教尤其是佛教,便极具哲学意味。当然,他们的哲学也极具宗教意味。包括他们的非暴力主义、转世轮回和因果报应,还有瑜伽,都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
古印度有四个比较知名的教派,其中婆罗门教为印度的种姓制度提供了思想武器、理论依据和精神支持。而唱对台戏的是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
佛,就是“觉悟者”;
耆那,就是“胜利者”;
锡克,就是“学习者”。
他们也都是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反对者”。佛性常在,众生平等,每个人的血都是红的,为什么要分等级?神在乎的只是你的“觉悟”、你的“胜利”、你的“学习”,而不是你的“出身”。
佛教和耆那教创立之日,也正是孔子大讲仁爱之时。但到中国的西晋变成东晋那会儿,改革后的新婆罗门教(印度教),却在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下勃然复兴,以压倒性优势卷土重来,最后变成印度共和国的第一宗教。
其实中国人也保留了巫术只是形式不同。民间喜欢的口彩,皇家喜欢的祥瑞,便都是巫术的遗风。但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巫术不再占据舞台的中心,它也要变。只不过,既没变成科学,也没变成宗教。
在中国巫术变成了礼乐。这种转变其实就是变成道德和审美,或伦理与艺术。因此,其他民族依靠宗教去实现的功能,在中国就靠礼乐来完成。
礼的任务是维持秩序,给我们安全感,乐的作用是保证和谐,给我们自由感;中华民族独有的礼乐文明,则帮我们实现身份认同。
所以,我们没有宗教,也不需要宗教。另外我们民族很长时间没有宗教,也不需要宗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古代的中国人是“天下主义者”。
所谓“天下主义”?就是世界主义,或人类主义。在天下主义者看来,国家不过是天下一分子,就像大家族中的小家庭。因此,真正的人,只属于天下,不属于国家。
至少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观念如此,因此那时的士人(知识分子),都是跑来跑去的。孔子、墨子、孟子、荀子,概莫能外,也从未有人骂他们是叛国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