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继续阅读易中天先生写的中华史,宋元卷,已读到第一章第二节——《椅子与包子》。
易中天先生的中华史通俗易懂,甚至标题也很贴近现代,让人不自觉代入,真是太妙。
第一节是闲情与闺情,这一节是椅子与包子,从方方面面介绍宋人的情感与生活。宋人深情,不论是多久的相处,都留有深情。宋人的生活方式,先生用椅子与包子做题,也颇有深意——
凳子和椅子大行其道,应该是在宋。
各阶层都爱吃的,是包子。
在前文,先生讲了市井这个词的由来,当一口井出现,在这口井附近就开始有住户,有了住户有了人,人就有贸易的需求,有了贸易需求就有了商业,随着住户越来越多,就有了市,所以市井的中心一定要有井。
而宋市井的景象,最直观莫过于《清明上河图》。也就是在《清明上河图》里,我们看到了宋人的椅子,不论是茶馆还是酒肆,戏院还是客栈,门外都摆放了椅。既然有了椅,和椅相对应的桌子也应运而生。
关于包子,一开始只觉得是像今日的包子,有素包子和肉包子之分。但是书中提到,包子在宋的含义更加宽泛,只要是带馅的馒头都算是包子,而这个馅,除了食物,甚至包含财物。真是敢想敢做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