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认识自己,我是比较后知后觉的人。很多的时候,对于自己的所言所行,自己也是迷迷糊糊的。但是对美好的向往,对未来的渴望,以及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从来没有含糊过。我懂得珍惜我要珍惜的人,我懂得理解爱我的人。
对于我自己,我可以很自信的说,我很爱我自己。我知道自己的短板,我也承认自己的懒惰,我知道这是在接纳允许自己。我知道每一个路口的方向。可能这也算是我的天赋异禀吧!
我们的自画像通常借由别人的眼睛和态度完成的,对于自己现在的样子,未来的样子。在别人的眼里看到的自己,让我突然对自己感兴趣了。原来我还是如此通透的人啊,感恩看见的人,感恩如今的自己。
人人都希望找到一面好的镜子,可是首先你自己得是好的镜像啊!一个自私的人照不出坦荡的镜子,一个懒于运动的人照不出前凸后翘的镜子。我们往往看镜子认识了自己,那你有没有看你身边的人看出镜子的影子呢?是的,你对别人的看法,你对别人的态度,照出的是你的内心的样子啊!
我曾经在每一个清晨冥想过,我的体型曼妙,身体健康;我有自己的热爱,我有灵魂的契友,我拥有着梦想中的一切。对于人生,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淋漓尽致的体验美好的生活,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
我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妈妈,记得当时打算怀孕的时候,我就想到我的宝宝是个男孩子,因为我喜欢男孩子。我喜欢男孩的洒脱不羁,喜欢男孩的勇敢刚强,更喜欢男孩的那份天不怕地不怕的洒脱,即便男孩的淘气调皮还有满脸的灰不溜秋我都喜欢。儿子让我如愿以偿。但是如今看来,在儿子的身上更多体现的是儒雅和纯良,这可能是我长时陪伴他的结果吧。我希望儿子能够在运动场上挥洒奔放,潇洒自如。我愿意看到他爽朗的笑容,幽默风趣的谈吐,我希望我的孩子完成了对他来说最好的成长,有他相爱的伴侣。对于这样的画面经常在脑际呈现。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非本真状态和本真状态。而非本真状态是为了安全感或者舒适感,而放弃自己本来的意愿,满足当前环境。
最真切的体现就是儿女对父母的自恋(特别小时候),成人之中有取悦性格的人也有这个特点。其实所谓取悦性格的人就是在小时候一直取悦妈妈的一种延伸,长大了后也就成为了潜意识的取悦性格。所有控制型的妈妈养不出独立性格的孩子,忧郁寡欢的妈妈培育不出乐观的孩子,就是这个原因吧。
所谓本真状态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本来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活在别人的眼睛态度里,有意识的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可能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终生的追求吧!
但是现在的许多成人貌似自己在梦游中而不自知,处在“沉沦”状态。
所谓沉沦就是别人干啥我干啥,跟是非对错没有关系,与安全有关,这也就是所谓的非本真状态。有很多人与小时候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有很大原因。
而成人要想避免沉沦,就要有意识提醒自己闲言少叙,不要把方式当成现实。用浮于表面的好奇代替探究生活的好奇。对待事物似是而非的生活状态代替对于真理对真知的确定性的追求。是什么就是什么,一定要真实。
杨老师推荐听一听“潇洒走一回”这首歌,奔着向死而在的状态过活。我想达到这种修炼状态真就值了!不觉的跟着“潇洒走一回”的节奏吼了一嗓子,结果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看来修炼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