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大早就和老公、小姑子去逛西湖,走过孤山时,远远听到朗朗书声,远看着一群少年整齐的在半山腰的一处空地上,他们穿着统一的蓝色服装,坐在折叠小板凳上,纵横六七排的样子,大概有四十人左右。他们前面站着一位五十上下的先生穿着蓝衣、戴着礼帽。书声过后,先生就开始讲起林和靖的读《山园小梅》。听着先生的讲解,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年在的孤山就是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诞生的地方。 北宋时代的著名诗人林逋(即林和靖)就长眠在这里。 这位先生一边讲讲梅诗,一边引导少年们观察千年前林和靖种下的梅花。
边上的家长同我讲,这位先生叫傅国涌,是一名独立学者,这是他的走读课堂。傅先生的课程叫《走进西湖》,他每周带着孩子走进西湖,以西湖为课堂,带孩子们探寻西湖的史、文、人、景。据说他招收三年级以上学生,每次课都会为孩子提供一两万字的文本。我问家长,孩子这么小能接受,会看吗?家长说岂止接受,而是喜欢。有的孩子甚至是从上海、苏州来的。这些孩子们在傅老师的带领下学诗学史,视野格局哪是那些只在义务教育学校接受统一教育内容的孩子可以比的。他们写的文章都非常精彩。正聊着,有家长咨询助教老师能否也带孩子到这个班来,助教老师傲娇的不得了,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已经满额了,多少人排队等着也进不来。”是呀,这样的高质量课程,对多数人来说都是奢侈品,不是课时费贵(据家长说每节课350元),而是无缘遇啊。
我们仨在少年身旁听了好一会子课,先生汇声汇色、旁征博引,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也让我们暂时的忘却了俗世的烦扰,开始追问内心将安何处的大命题。回家后立马关注了傅先生的公众号“国语书塾”,下单了有傅先生《走进西湖》课程内容的《读库》。
从此孤山在我心不再只是踏春的好去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