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与明心见性为佛法修行中的一个重要证量名词。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开悟即是对生命及宇宙本体实相的真实发现和觉智,又称见道,也叫开心无入无漏智,亦名明心见性。它是有无法与无为法的转折点,它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状态的变化在内的一个具体证境。明心见性,心学语,谓摒弃世俗一切杂念,切勿因杂念而迷失了本性,也指率真的表现心性。
由以上两条我们可以首先提出一个结论:佛学的一切法门皆出自一门——心性法。即所谓万事出于吾心,万物由心所幻,万色由心所幻!《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经》上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无则空。即如此矣!
然则何为见性呢?却又是一个难以理解令人费思的问题,我的感觉如下:
明心见性即开悟,首先不谈其它,且谈一个问题,明谁的心?见谁的性!当然是明修行者的心,通过明心而见其性。那么第二个问题又来了,明何心?见何性?这又牵涉到一个修行的层次问题。我的理解为明本心、明善心,何为明善心,几乎所有的经文都有一个词“菩提心”《阿弥陀经》上讲“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当发菩提心,发大弘愿。所谓菩提心就是发善心,发大宏愿就是立志结善缘福德,普度众生。如此可见,此心为大功德心,也即如此,方可去西方极乐世界。
此处之心即善心,即以普渡众生为己任的慈悲之心。其实在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也有“此所谓失其本心”本心指何物?即天性天良,吾亦理解为善良之心,即菩提心。
事实上,佛家讲的“三心”:分别心、妄想心、执着心,在现实中比比皆是。何为?我想再谈“赤子之心”不知对否,试想一个婴儿赤条条来到人间,空空无一物,往生时除了遮羞之衣物其它仍无一物。这就是一个从生到死贯穿始终的问题。然过程中我们所有的“分别心、妄想心、执着心”皆因为世间有为法所致,三心的存在出现了“贪、痴、嗔、慢、短”五毒,有此五毒便有了病、灾、烦、郁之患!是否?是也?仅举此例也!
何为见性。愚以为见人之本性,即以赤子之心明确生命之定位,明确生命之因缘,明白宇宙之系统!
此便为开悟!
何为开悟,我的思考如下。
世间法皆可讲为一个字“缘”。比如为人父母,当晓一个缘份与子女相遇、相伴而行,此为快乐的人生之旅!以尊重生命,珍惜缘份去呵护这个生命。这亦可称为无为法,也就是俗世所讲的“育”人之本份,几个生命同为生灵,共享快乐之生命历程,何乐而不为!
再如同伴,也是一个缘。缘份这东西很奇怪,或许是几世修来的“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缠绵”,同伴之间走在一起,几个生命相互搀扶,何不快乐共享?
人生在于一个修,修什么?修菩提,修菩萨道,修戒定慧!
如何修!
其一是思考与践行。人的生命无非短短几十年,几十年哪里允许我们凭添烦恼,凭添贪痴嗔慢疑。有时候甚至此念一起,福报皆空。我们只有心存善念与众生为友,结伴而行共享人生。
其次是践行,与人为善不仅仅是口,重要在心,更重要是践行。口是心非者戒之!万事讲究一个因果,善缘必有福报,恶念必有罪业,明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即如此,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即是认识众生即缘,肉体生灵,精神永恒。这也是我在一直思考的问题,物质者认为肉体生灵,肉体成灰,魂飞魄散,而精神永恒只是人造的一尊神。我所认为的是精神永恒。其中的精神恰是一种利他心,唯有利他方为后世景仰。这一点与佛法中的菩提心相一致。众生相遇、相聚则是缘份使然,即如此,何不快乐,何来烦恼。
第三个层次可以上升至佛法,吾认为佛法之高妙就在于他从文字上明确写道众生皆可成佛,即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普渡众生的佛。这里有一个字很重要,就是一个“渡”,并且是“普渡”,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利他观!
佛法首先告诉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去处,那是我们往生的归宿。这与禹王的一句话“生,寄也;死,归也”相照应,强调灵魂即是精神,众生都愿皈依,如何皈依,修心,发菩提心,发大弘愿!只有让自己做到心皈依,才会有灵的归宿,归到底还是修心的问题。并且列出很多诸如三毒、五毒、五戒等等,以求有缘者有佛性者在他的指引下不断的修行。
于是又有一句话,“一迷佛祖即众生,一悟众生即是佛”,何为悟?照以上理解大凡灵魂轮回之后经历的必须这样一种现实;要么重堕三恶道,要么修罗汉道、菩萨,要么为人,甚于如何选择,看个人修为,亦即个人所选择了。
如何修为,明心见性,从善积德,并且是发自内心的,即心性法,如此看来,尚可为之!
吾有一言,心安之处是吾乡,何为心安?去除烦恼,利他。如何去除!无分别心,无妄想心,无执着心,但求无为,有一门“道法自然”,吾亦顺其自然与众生共享生命之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