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烦恼:
寻求帮助时经常难以启齿,害怕麻烦别人;
不会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被认为不友善;
迎合别人的观点和做法,害怕表现得不合群。
讨好型人格的人似乎认为自己对他人的幸福负有责任,否认自己的需求和承诺,为他人的要求创造空间。
尽管,在与人交往时我们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讨好倾向,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但如果,这种人格特质已经给你带来了烦恼、影响你的正常生活,那么你可能需要做出改变。
#生活策略
讨好别人某种程度上可以是一种生活策略。一个积极友善的形象似乎更能建立人际关系,它可以帮助人们结交朋友或升职加薪。
这可以追溯到生命进化的适应机制,讨好别人本质是为了被接受和归属。
史前人类形成了保护免受捕食者的群体,如果你不被该组织接受,你可能会饿死或被野生动物吃掉。
#成长环境影响
但另一方面,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也离不开其成长环境。
父母有条件的爱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其很小就学会察言观色,形成讨好父母的意识。
父母有条件的爱的表现:
–只有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或表现良好时爱他们;
– 只在孩子以某种方式行事时给予他们注意(例如,安静或乖巧);
– 当他们的孩子成绩差或做错事时撤回爱或感情。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常常表现出低自尊心、高敏感、不容易信任他人等性格特征,并延续了童年时期与父母的相处方式,在人际关系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被动地位。
讨好型人格的人之所以难以摆脱困境,主要是因为他们过分在意他人评价,并且将自身的讨好行为与他人的评价挂钩。
要改变这种观念,不仅需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更需要对“讨好”这一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意识到不讨好别人也没关系。
#乐于助人和讨好他人有什么区别?
乐于助人的动机是帮助的愿望,而讨好他人的动机可能是害怕被拒绝、害怕冲突或需要认可。
乐于助人包括在不影响自己福祉的情况下帮助他人。相反,讨好他人的人优先考虑满足他人的期望和要求,而牺牲自己的需求和福祉。
因此,在别人请求帮助时,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 我这样做是因为我想帮忙还是因为我害怕如果我不帮忙会发生什么?
– 我是否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一边来帮助这个人?
– 在帮助这个人时,我是否感到怨恨或被利用?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是讨好而不是乐于助人的人。
#停止讨好别人是自私的吗?
停止讨好别人并不是自私的,它只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没有人有义务去讨好别人。
而且,它也有利于你的健康和幸福,因为过分优先考虑他人的需求和欲望会导致自卑、情绪疲惫和倦怠。
停止讨好别人可以增强我们的力量,使我们更好地支持我们所爱的人。
#如何应对来自他人的批评或反对?
当有人批评或不赞成你时,感到受伤、愤怒或防御是正常的。允许自己感受和处理这些情绪,但不要让它们控制你。
此外,将对你的行为的批评与你的整体自我价值分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事不对人”。
如果你觉得你需要回应批评,请冷静和尊重地这样做。通过保持镇定并克制防御的冲动,你可能会看到对方软化。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变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下面是摆脱讨好行为的7个技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练习说“不”
讨好者发现很难或几乎不可能说不,因为他们害怕伤害人们的感情或被他们拒绝。然而,要打破讨好他人的习惯,重要的是要学会说“不”。
虽然讨好他人可能已经成为一种自动反应,但要认识到你总是可以选择说“不”。
你可以使用礼貌而坚定的回应来拒绝邀请或请求,而不是诉诸不确定的回应(例如:“也许”、“我不知道”)。
#设置健康的界限
励志演说家布莱恩·布朗(Brene Brown)说:“敢于设定界限就是要有勇气爱自己,即使我们冒着让别人失望的风险”。
让他们知道你不喜欢什么,确定你的优先事项和你的行事风格,这样你就可以拒绝任何不符合你需求的事情。
在帮助别人时,设定时间限制以避免过度投入,让他们知道你有自己的承诺和责任。
#考虑你的优先事项
了解你的优先级和目标将使你更容易拒绝与其不一致的请求。
你可以通过定期反思自己的短期目标(今天或本周)、中期目标(未来几个月)和长期目标(未来几年)来确定你的优先事项。
把它们写在日历、便利贴或日记中,并把它们放在你可以看到的地方。
完成此操作后,列出占用你时间和精力的活动。这些事情是否支持你的首要任务?如果没有,对与你的优先级不一致的请求说不,并专注于对你最重要的事情。
#延迟回复
讨好者往往觉得有义务立即回应请求,这导致他们同意他们不想做的事情。
并非每个请求都需要立即得到答复(告诉他们你需要一些时间来考虑)。延迟回复会让你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并防止你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
延迟你的回应可以让你退后一步,评估你要做的选择是否符合你自己的价值观和优先事项,而不是自动优先考虑他人的需求。
这种延迟也可以让你评估你是否真的想提供帮助,还是被内疚或害怕不赞成所驱使。
#给自己分配时间
每天或每周留出时间进行让你感觉良好的愉快活动。请记住,你可以照顾自己并为优先事项腾出时间。
就像你处理任何其他重要约会一样,在日历中为自己留出时间。
让这段时间没有商量余地,不要让别人的要求优先于你的自我照顾时间。对别人要你腾出时间的要求说“不”是完全合理的。
#积极的自我对话
讨好者有时会进行消极的自我对话,例如告诉自己不够好、不可爱或无法做正确的事情。
注意你的想法和你对自己说的消极的话,问问自己这是否真的正确,并找到反对它们的证据。
用积极的想法代替消极的想法,例如“我足够好”,“我值得爱”和“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
#为被拒绝做好准备
克服讨好他人倾向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认识到拒绝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健康的心态,明白不是每个人都会总是同意你或欣赏你的选择。通过接受这一现实,你可以更好地为潜在的拒绝做好准备,并专注于自己的幸福。
害怕被拒绝是可以的,拒绝并不能反映你的价值。仅仅因为有人拒绝你并不意味着你不值得爱、尊重或友谊。
写在最后
香农· L·奥尔德(Shannon L. Alder)曾说过,当你停止根据别人对你的看法来生活时,现实生活就开始了。在那一刻,你最终会看到自我接纳的大门打开了。
当你开始优先考虑自己的幸福和需求时,你就摆脱了依赖他人认可和接受的模式,从而关注到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有些关系可能会改变或消失,但你最终会留下更诚实和尊重的关系。你会在相互尊重和真诚联系的基础上吸引更健康、更平衡的关系。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