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说:"咱们俩又折腾了(写作)一年了。"
朋友是我未曾蒙面的文友,一个优秀的全职宝妈。聊天时,我说不知道自己写文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朋友问我为什么要放弃呢,她还说,我是因为没有找到根基信念。不一会,我俩聊到别的话题上,这个话题也就没有继续下去,不过,我脑海中记住了"根基信念"这个词。
下午,我发信息问朋友,到底什么是根基信念?按照我的理解,是能使我坚持写作下去的动力。迫于我现有的写作水平,应该再加一个附属条件,当写文不能带给我半毛钱的利益时,还能让我坚持写下去的动力。这个动力是啥呢?我说不清,应该是心的指引吧,就像王阳明说的致良知,不为外物所动,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假如你是一个真心喜欢文字的人,写作能使你放松快乐,那又何必在意外在的那些条条框框。那些所谓的技巧也好、价值也好、别人愿不愿意阅读也好,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真要给写作定一个意义,那么,我写我快乐,有这一个意义便足够了呀。
为什么我们做一件事非得和利益(钱)挂钩呢?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世上讨生活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哪还有闲心去做别的事。确实,我们拼命赚钱,钱还是不够用,孩子上学、老人生病、房贷车贷、人情世故哪一样不需要钱呢,就这,已经让人精疲力尽了,剩下的时间除了想睡觉休息也没有力气再想别的。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大家是否真的快乐?也许有人说,孩子听话,老人健康,这不就是最大的幸福快乐吗?话虽没错,可内心是否真的快乐幸福呢?我们为家人创造条件,让家人幸福都没错,但是我们也不能丢了自己,这个自己不是天天围着家人转的自己,是喜欢什么就能去干点什么的自己,是真实的有所需求的自己。
而我读书写作三年以来,看似在作无用功,实则是受益的,我认为自己主要有三点变化:
一、心态变积极了。“人生何缘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读名人传记,能让一个人的心态变的积极。因为那些名人大都经历了无数的磨难,我们生活中的烦恼与他们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这时你的心情会豁然开朗,从他们的身上获得力量。
二、学会了独立思考。这点特别重要,现在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人却活的越来越焦虑。为什么?因为信息爆炸时代,人们习惯接收信息,各种App霸屏,我们也越难静下心来独立思考,而是感觉谁说的都有理。书籍可谓是一方净土,能让我们静下心来,边阅读边思考,积累知识提升认知和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不是人云亦云。我最直接的变化,给孩子买练习册少了,其他家长买的再多,我也不焦虑了。我从内心认识到孩子身体康健和心理健康远比学习重要。
三、脾气变小了。以前的自己可以说点火就着,脾气必须发出来,现在五次至少三次可以压住火,家庭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越来越和谐。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宽容一些,耐心一些。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一些无关生计也愿意去做的事,那是每个人心灵的栖息地。至少我是这么认为,也是这么去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