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
也和其他人一样,一直想写点家乡的故事,只奈何文笔不够,话语不多,迟迟没动手。想趁这毕业之季,动动我这微弱的手笔,写写我未曾‘见过’的高雍。
记得我还小时,村里都还是木房子,那时房子与房子间紧挨着,相邻间也很近,你来我往的场景很多,也很方便。那时村间小路泥泥潭潭,走的每一小步需小心的观望着,哪一步才是安全的,尤其是过年过节的,小孩子穿的新衣服新鞋子,都舍不得出去玩耍,担心出去一圈泥巴把鞋儿来装饰,甚为小心。那时,要说美,还数最具高雍风格的木房子的点缀,层次有感,房子与房子左右相近,上下房子层级相邻,远看甚是一佳美景。
由于房子过于紧靠,老人们在茶余饭后闲聊时,会偶尔挂念着:‘要是发生火灾了,这个怎么救呢?’。终究,灾情还是在人们的眼皮地下发生了,更是不止一次,当时火过于快,房过于紧,人们能做的也是有限,火到之处,便是洗劫一空。也如人们日常所念‘偷只是重要物件,火便是片甲不留’。在一次次的火灾中,把高雍村民洗劫差不多了。
那时更多还是耕地为主,外出为次。但在一次次火灾的洗劫下,人们外出的步伐加快了。留下了孩子,留下了老人,留下了背后的家,就算是一只带有乡愁的乳雁,也出去了,为了重建家园。慢慢地村里人少了,也慢慢的小孩多了,老人也多了,再回家时,村里热闹的气息需要努力地找寻,需要安静的聆听,才能有点不一样的生气。
早些时,人齐家聚不是奢望,人多事齐更不是盼望。村里的活动,只要喇叭一喊,必是聚的空巷人无,热闹非凡的家乡活动必是有礼有节,有习有俗。但,随着出去的人多了,活动人也少了,也不那么热闹了,习俗也变得有些淡了。
而,变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随着大家对村里活动的响应,对村里活动的重视和找寻,在外务工村民对家里活动的热切期盼,家里家乡群众的热情组织。再会时,曾经歌舞飞扬的场景又在眼前,苗歌对唱更加响亮,舞蹈更加张扬,人群也更加拥挤了!尤其是‘三月三’活动,在去年,更是被批为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村里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接触而至,曾经的小路泥潭已不再,刚买的鞋儿再出去也不担心泥土的点缀了。村里也开始有门面商铺了,而不仅仅局限小商店的买卖,晚间小路也已太阳能路灯亮起。
四年回家不多,但都见证,不想见到的,为曾想到的......
‘他是一只翩翩飞舞的乳雁
横海飘游
月明风紧
不敢停留——
在他那频频回顾的飞翔里
只带着乡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