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我最近的一个成长心理路程或者叫变化。
上一周我分享了自己学习到的比较有感悟的故事“曾子耘瓜”,关于孝道以及孔子的一些智慧。这周呢,其实和这个故事也有些关联。
说来很巧,正好有孩子的课程讲历史舜帝和这个故事链接上了,于是我在课堂上也就把这个故事分享了,当时呢是有个孩子的妈妈全程陪着上课的,课间她就和我聊这个故事,感叹说为人父母的智慧也是博大精深,这种平衡拿捏是真不容易。
比如说天宇,每周来上国学课,其实他们周边的家长都觉得上这个课有什么用?因为他们圈子的人都很卷,以至于别人问到她的时候,她说上的语文课,其他人更容易接受一些。
天宇妈妈自己比较认可国学,所以其实算是顶着周围外部的一些压力来支持孩子上这个国学课,每次她也跟着一起听,虽然只上了两个月,她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是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孩子的变化。
这个变化不是说孩子学到了多少国学知识,而是来到这边她才发现原来天宇也是可以和老师互动交流的,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她说天宇四年级了,在学校的时候课堂上从来不会发言,以至于觉得他的孩子有点木讷或者不善于去表达和交流,也不自信。
他看到了这变化,也坚定了她让孩子继续学习的决心。
这个事情我一直是有感觉的,以至于从一开始就没有打断他而是鼓励他去表达,没有对错没有批判的去接纳他打断我的讲课。在来到这边学习之初,重塑他的信心、给他这样外向孩子的一个表达的通道对他而言可能更重要。
这个事情给我的触动还蛮大的,因为对于我而言,我踏入这个领域时间很短,自身的积淀也不厚,然后却很快的就进入国学启蒙老师这样的身份,现在也是已经在给几个孩子授课了,也会时不时的觉得自己不够分量,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
聂老师一直教导我们说,内修外用是同步进行的,我也会担心自己内修不够,担心自己做的不好。
那么这个事情对我其实是一种鼓励,因为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我有多少能力,我就用多少,我也只能做到我能做到的,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至于至善”。
正巧,一个六年级休学在家的孩子妈妈联系到我说,这个孩子能不能在休学期间的3个月来到我这边学习,虽然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去解决与沟通,但是我是以我能够给来到我身边的孩子提供哪些尽可能的帮助 的心态去对待这些信息。
自此呢我的内心会更安定一点,来到我身边的,也一定是能量的推动使然。我就踏踏实实做自己能够做到的。
其实想补充一点额外的,关于这个分享本身。因为我本身其实是一个偏害羞型的人,我以前是学文的,我一直一来习惯的表达方式是用文字写而不是嘴巴说出来。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叫007的写作训练营,就是每7天写一篇不限主题的文章,坚持写7年一起去南极。我坚持了好几年不断,因为写作对我来说是很流畅的表达,我很容易坚持下去,可是以讲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容,其实是在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去练习和锻炼的。 如果我照着课件讲课还好一些,但是以这种自由分享的形式对我而言更挑战更难一些,我其实有每次想我分享的主题和想表达的内容,但是我发现自己每次都有一些词不达意,我之前想的和我实际说出来的有很大的差别。蒋老师说我这是授课基本功还不达标,只能靠不断的锻炼和练习。所以其实我今天的分享其实是我写下来的随笔小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