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 => 穿干衣入水一开始最明显的差异是像有人帮你量血压一样,但是是量腿部的血压而不是手腕,因为入水前要先把干衣里的气排掉,所以脚一开始会被水压挤压,如果是没有延展性的布料,你就会感觉到干衣皱皱的。
浮力控制 => 干衣需要充排气,所以要同时考虑BC和干衣里面的气量,再利用肺来微调。
脚蹼 => 许多人偏好用比较沉的脚蹼搭配干衣,例如 Scubapro Jetfin,这样在水下重心比较不会往前倾,比较不会因为腿部充气后倒吊,也同时会发现,这类强调干衣适用脚蹼还考虑到即使脚部充气,仍不易脱落,这也是为什么穿干衣一般得穿靴子后再穿有松紧带的可调节式脚蹼而不穿直接套脚式的,因为直接套脚式势必是搭配袜套式干衣,一旦脚部充气就可能会挤掉脚蹼。
配重系统 => 穿干衣会比穿湿衣用更多配重,因为你的密度会变小
氯丁橡胶干衣:10%的体重+3-5 kg
三层压干衣配薄底衣:10%的体重+1.5-3 kg
三层压干衣配厚底衣:10%的体重+3-7 kg
假如体重 65kg,三层压干衣配薄底衣一开始可以先尝试 8kg 左右的配重,再根据自己的装备配置来调整,例如用比较重的脚蹼、背飞用钢板、气瓶用钢瓶等等,就可以减少挂在身上的配重。至于这些配重怎么分配,就根据再水下Trim的状况来调整。
在水底丢弃配重 => 因为穿干衣的配重很重,如果一次全部抛弃的话,可能会快速冲到水面,很容易罹患减压病,所以穿有好几个口袋的配重袋的好处是可以不用一次全抛弃,且真要全抛弃的话也可以。
下潜姿势 => 不能头上脚下垂直下潜,不然脚下会被挤压。要保持像老鹰翱翔的姿势,下潜过程中,也要保持点充,避免干衣挤压,养成这样的点充习惯,也考以避免若在冰水中潜水阀结冻的问题。
穿干衣后会发现,若有锚绳辅助下潜会变得更加容易,因为能更容易控制下降速度,所以在有辅助锚绳的地方练干衣是很重要的。
手套 => 干手套只能搭配干衣,厚的湿手套穿了以后明显会感到手指灵敏度下降。
面镜脱除戴回 => 因为你可能戴手套,操作起来会比较困难。
拆卸低压管 => 在冷水,需要比较大尺寸的卸除开关,会更好操作
装备穿脱 => 穿的话就是要注意充干衣的管子要穿过腋下,脱除的时候要更注重顺序,因为你如果先脱背飞,当配重还在你身上,你可能会沉的很快,这时如果没有快速反应过来卸除配重,会有溺水的危险。
装备配挂 => 要很注意不要掉东西,如果你升水后东西掉了,因为干衣已经充气,要下潜捡的话会没那么快。
穿干衣的水阻更大 => 水面游泳会更费劲
紧急处理 => 得去思考多出来的阀坏了或是干衣进水的话怎么处理。
入水前要排气 => 不然迈步入水时的冲击力,可能会把干衣里的气从领封挤出来,这时候可能会有水从开口倒灌进干衣。
备用零件 => 要多准备滑石粉、可替换的领封&袖封、换领封用的 Pizza Cutter、干衣修补补丁、吹风机、Uridome (医疗用保险套)
减少对冷水的恐惧 => 因为穿过干衣下过冷水,多次以后,心理上会没以前那么抗拒冷水
电脑表 => 因为干衣比较宽松,且可能戴手套,你会发现 Bungee 弹力绳会比传统的表带容易操作。
而且电脑表的警报系统更重要,因为你大脑要处理的杂事更多,有装备辅助的话会轻松一点,有点像你开一架比较先进比较复杂的飞机,你需要比较多电脑辅助,减少你大脑瞬间要处理的信息
计算机表的保守系数=> 你会知道穿干衣下冷水,电脑表要调的更保守一点,例如 Shearwater 电脑表可以调 Gradient Factor,或是Suunto 电脑表里的 Personal 参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