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错过了“红利期”,还适合开设线上课程吗?

错过了“红利期”,还适合开设线上课程吗?

作者: Sandy曲辰 | 来源:发表于2018-01-24 16:43 被阅读26次

上周末,在万象城偶遇了常在朋友圈有互动,在线下只见过一面的美好女孩。通过这次偶遇的短暂交谈,才得知她的职业是泰语老师,业余时间当斜杠青年,坚持写作,写了不少好文章,是我的朋友圈里一直保持学习、有内功涵养的女生之一。大概她也常关注我的朋友圈,知道我有一个身份是形象顾问,不时在线上做小的形象课程分享。

于是她笑着说想参加我的系列课程。我坦言,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线上系列课程,带训练营学员,估计要等过年后,理清目前在职工作的关系,才好站出来开课。

她说,不过好像网课的红利期快过了,她自己囤了很多线上课,到现在都没来得及听。她担心我再不及时推出线上课程,恐怕要错过红利期了。

红利期?互联网教育市场的确出现过“红利期”。

记得应该是从2015年开始,大大小小的网课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好像谁只要有一定的方法论,有表达能力,谁都可以是老师,都可以站出来在互联网免费分享或开课收费。

而有那么一个时期,年轻人对互联网打破知识壁垒时代的到来欣喜若狂,求知欲、学习欲爆棚,加上线上课程收费比线下课程便宜许多,人们开始喜欢“囤课”。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好像因为不先囤下一门有干货又不贵的课就错过了什么,管他有没有时间跟课,反正可以无限回听,先买下再说。买课买出了安全感。

而卖课的老师在那个阶段,的确赶上了红利期。因为课程好卖。

如果说这股红利期已经开始渐渐淡去,是否意味着课程不再像从前那样好推,愿意付费听课的学员越来越少?而我没赶上红利期,是否吃了亏?

一、囤课其实来自不自信、焦虑感,觉得自己没多学什么就不够好。有些人因为看到别人都报了,别人都在学,自己不学、少学就落后而焦虑,也不管是否适合,时间上、精力上是否够用。同一时间同时报几个课程,结果没时间跟课,过后也心思再回听,白白浪费了学费。

有段时间,我的朋友圈里、身边认识的朋友很多在学视觉笔记,在朋友圈打卡视觉笔记又好看又引来无数称赞。大家都觉得这个学习方法很有意思。但我始终对视觉笔记没感觉,提不起兴趣,这种学习方法不适合我。所以就算周围人都参加训练营打卡,我依然不为所动。

另外,一个对自己的学习计划有主线,明确一个阶段内特定学习目标的人往往不会盲目囤课,是聪明的学习者。如果一名讲师卖课程,靠搭学员囤课的顺风车,站在别人焦虑的上而赚到钱,那我宁可不做这样的讲师,不赚这样的钱。我希望来报我的课,跟我学习的学员,都是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要达成什么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的头脑清明的学习者。

另一方面,恰恰因为囤课潮的出现,使得哪些曾经囤课的人明白时间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广泛撒网还不如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精力单点突破,反而有助于他们学会找到学习重心,有针对性的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老师和课程。

二、学习是不变的时代趋势。我是文科生,现在我赖以生存的、能够帮助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技能,大多是在进入社会后,在实际工作中、在后天的再教育中习得。

但凡一个不安于现状,不想原地踏步,有上进心,对未来还有想法的人,都有保持学习的意识。不管是报线上或线下课程,还是自己看书,跟人请教学习,在现实生活中观察总结,都能呈现认知的提升。更何况在当今变化如此之快的互联网时代以及未来要进入的人工智能时代,学习已是刚需。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老爷子,人活到90多岁还坚持看书学习,说自己是长着两条腿的图书馆。连世界顶级精英都这么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查理芒格与巴菲特都是我的偶像

社会一直在加速前进,人不会停下学习的脚步。自古以来,教育和接受教育也是恒定的,想学习的人始终以各种方式在学习,跟红不红利没太大关系,互联网只是无限放大了信息传播的可能性,助推了知识的传播。如果学习只靠一股风潮推动,那一定是虚的。

而我一直就在这里准备着。我真正该聚焦的是如何真才实学打牢内功,如何让我的学员学有所用,如何借助互联网影响到更多人。

我相信学员不是你去找来的,而是被你吸引来的。你若内功扎实,内外兼修,活成光芒本身,跟你同频的学员最后一定被链接,被吸引,相隔再远最终也会找到你。

所以,即使我真错过了红利期又如何?教育的本质是影响人,帮助人。我做线上课程、做公益分享的初心也是影响人、帮助人,赚钱是给出能量后自然附带的物质回馈。做线上课程是做教育,不是简单的走量商品销售啊。

(完)

Sandy曲辰,热爱时尚文化、电影、艺术的形象顾问/礼仪培训师,微信:vivid10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错过了“红利期”,还适合开设线上课程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bu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