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韩愈著《师说》,述师者之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何为道?何为师?
为人师表又当如何?
教师资格证考试就在十月底,翻看完三本书还是不得其义。倘若从儿时开始到现在为止所遇皆良师,那么人生的际遇是否会有不同?
为什么教师资格证里禁止老师做的事,在现实生活中都出现了呢?体罚学生:小学和初中比较严重,那些调皮的小孩是被数学老师扇过耳光的。收取费用:成绩差的人作业没完成的人是会被罚款五元,试卷找不到就会被化学老师剥夺受教育权,喊到教室门外吹冷风。小学五六年级的班主任居然教孩子们期末考试互相帮助,成绩好的同学给成绩不好的同学抄试卷。歧视学生:高中理科班的班主任是那样的偏袒班上的男生,理由是男生理科学得好。所以同样被宿管莫名其妙扣分,女生就要罚蹲,罚给班上同学买草稿本,罚扫一个星期的教室,男生则若无其事,一样惩罚都没有。以成绩来评判学生:高中地理老师是多么势利?眼睛只有尖子生。去一个地方监考,都没搞清楚考生的来源,就妄下结论说那个地方的人恶劣至极。
大学的某些老师更是徒有虚名,沉迷外在的浮名,夸夸其谈。没有一点大师的风范,讲课全成了自夸。恨不得所有学生都来为他著书立说,不是圣人却想要享受如孔子一般被弟子记录言行的待遇。更有甚者迂腐至极,连简单的解惑都含糊其辞,总共上三次课,有两次忘记带U盘……
漫漫人生路,常怀赤子之心,谦虚好学,所谓虚怀若谷即是言此。同时常怀爱愿,把学生当作天使,把人往好处想。爱学生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如此方可为人师。
人生一度,草木一秋。总有一不知道的事,那些你知道的就耐心告诉他人。不知道的也虚心学习。
因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