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纪·4
原文
禹行自冀州始。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致于衡漳。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常、卫既从,大陆既为。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笔记
开始大禹的九州巡视之旅。全引用的《尚书·禹贡》的内容。九州的描述节奏很类似,一段一段看,跟着大禹去旅行。其实代表了先秦对当时版图的认识。
先看九州大致分布。其中雍州和冀州以狐岐和梁,也就是黄河几字形大拐弯的右边这一段为界。
图片来自网络为什么从冀州开始?孔安国说尧建都的地方,从国都开始。
1
先说治水。从壶口开始,之后是岐山和梁山的治水工作。
壶口以瀑布名传天下。这里的黄河在山间穿行,切割大地。
壶口瀑布梁山是今天河津龙门的龙门山南山。
从卫星地图上看,黄河自此从两山之间冲突,进入一段平原,河道骤然变宽(下图),巨龙浅水游。
岐山同样在山西与陕西交界,临黄河。中条山在它的南方,如青筋暴起。
从平原上远眺,中条山正是屏障。
大禹修治太原到岳阳大片平原地区。这里的太原不是指今天的山西太原市,而是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组成的平原。卫星地图上看,这个平原可以一直延伸到今天太原市。
治理完覃怀地区,大禹又来到浊漳河流域,向北治理了恒河与卫水,以及古巨鹿泽,至此冀州山河宁定。
大禹在冀州的足迹大抵如下图,只是大概。
覃怀大致是今天武陟、沁阳、修武一带。浊漳河从源头山西长子县自西向东横行,穿过太行山,进入河南与河北交界。
常河,《尚书·禹贡》记载为恒河,为了避讳汉文帝,太史公改成了恒常的常。
大陆,指的是巨鹿泽,已经消失了。今天在卫星图上看这一片区域,就像长满了青苔的土地。
禹行九州,先谈治水——我把「常、卫既从,大陆既为」挪到前面治水过程一起。接着是土地物产状况。
2、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
三件事。
第一讲土壤,什么是壤?孔安国说土没有土块,叫壤。白壤,近代学者认为是砂质盐渍土。
冀州的田是中中,九州中第五等。
冀州的贡赋标准是上上等,第一等,错就是有杂质,不纯,含有少部分二等。大概是歉收的收成不足。
最后是少数民族,今天的概念,当时是戎狄蛮夷。
3、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禹贡》写的是入于河)
鸟夷,古史东北的游牧采集民,奉鸟为图腾。他们上贡珍禽异兽的皮毛。入贡路线,沿辽东湾向南,过秦皇岛的碣石山,进入黄河。
名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打完,收工。
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