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史为镜(0213利骏毅)

以史为镜(0213利骏毅)

作者: 二郎神殿 | 来源:发表于2019-08-24 19:24 被阅读0次

    以史为镜

    著名哲学家培根在《论学习》中写到过:“读史使人明智。”的确,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方能开创未来。然而看待和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我想需要抛开主观臆断,结合多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首先,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的前提是不带有主观情感,抛开已经僵化了的意识形态来进行客观、理性、实事求是的分析。

    《史记》中描写的人物很多我们都耳熟能详,已经有了第一印象,形成一种定型。好像秦始皇嬴政在很多人心中以暴君示人,越王勾践则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典范,还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以爱才忠臣被人称道,杀神白起因残忍让人胆寒心颤……但这些评价都多多少少带着主观情感,评价出来的历史人物也是不完整的。秦始皇虽焚书坑儒,却也有统一六国平定天下之功绩;勾践即便卧薪尝胆,也被范蠡看出只可共患难不能同享乐,发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感叹;萧何贤能不假,但是也有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悲;还有白起东征西战,终其一生,其实也是兢兢业业为了统一大业罢了。所以,如果带着主观情感,会使双眼蒙蔽而无法看清晰真实的历史人物。

    其次,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该历史人物的具体经历和事迹,推出他的人物性格特点,即是就事论人了。史实是分析历史人物最重要的途径,耳口相传的话终究无法考究。举个例子,要想知道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就要结合史料了。由《史记·魏公子列传》记录,可以知道信陵君广招门客,窃符救赵,破秦居赵的历史事迹。再由此,不难看出信陵君的为人处世,是个机智勇敢,礼贤下士,宽厚谦逊的翩翩公子。假若没有这些历史记载,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信陵君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只能天马行空地臆想了。

    然后,也要考虑到该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人物的时代、政治的条件、国情国策甚至国风等因素),从而得出他所谓的阶级属性。好比蔺相如,他是赵国著名的贤相,机智善辩,不惧强权,并且宽宏大量;他不仅仅“完璧归赵”,也让赵王在“渑池之会”上不掉面子,归国后为了赵国不内耗而上演“将相和”。这样看他的确优秀,但是再结合历史背景,就不是这样了。蔺相如身居宰相高位多年,除去善辩外交之外,似乎再无建树了:他没有观察社会关系,时代变迁,思考自己应当上谏推行改革使赵国变强,像商鞅变法推动秦国发展那样。所以说,结合时代背景后,蔺相如并不是一个称职优秀的宰相,而是机智优秀的辩士、外交官。不过,再看看蔺相如的出身以及当时赵国风气和文化背景“只重空谈,不重实际”便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需要全面分析他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就是谈他的功过成败。当然,谈功论过也不能够抛开其他的方面,只看一面来片面地讨论。好像《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平息了多年来的战乱后的作为:他在经济(统一了之前六国的货币)、政治(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政策)、军事(大举修建万里长城)等方面做了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新政权——这是他的功。可惜,秦始皇也不是完人,他的功固然要重视以评价他的历史地位,但是他的过也要放进去一起分析。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劳民伤财地动用大量劳动力使不少工人累死饿死;他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僵化百姓的思想而焚书坑儒;他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大兴土木修阿房宫来享乐;他还狂妄自大,严刑酷法,企图通过杀戮来加强中央集权……讲功论过后,一个立体的秦始皇,一个鲜明的历史人物就显现出来了。如若只看功或是只看过都是不行的,全面分析才是正确的。

    历史是一面明镜,透过历史,用客观的眼光全面看待镜中人,才能够真实准确地评价那一位历史人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史为镜(0213利骏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gq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