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六点钟左右小姜坐在院子里的板凳上身上挂满了太阳西斜快要下山时留下的残阳,胡乱的翻着手机新闻软件里的新闻。正看着来了一个电话是他父亲的,小姜清了清嗓子,按下拨通键打开免提还没开口那边就传来了声音。
“起床了吗?你妈今天晚上住在你姥姥家不回来了,我在你姨夫家喝酒,你姨多做了你的饭,醒醒洗把脸就来吃吧。”小姜没有犹豫说:“好,我马上过去。”
锁了门小姜就去了,由他到他姨夫家并不远,一条直直的水泥路,约莫四五分钟的路程。
先看见小姜的是他大嫂子,正躺在隔一条路对门绑在树中间绳编的吊床上。怀里抱着他儿子正在喂奶,轻悄悄慢悠悠地动着。
小姜走过去,叫了声嫂子。他嫂子点点头应了一生说:“快进去吧,你宋江和梦江哥都在。”小姜应了一声就走进了院子。
院子里撑着一个圆的红漆大桌子,四条长凳。他两个哥坐在一起,父亲和姨夫坐在一起,爷爷单独坐在对应着大门口的位置,右边是他的父辈左边是他的兄辈。他姨母头上包着一条蓝色的旧手巾在烧锅,锅里是滚滚的油,奶奶正在熟练的翻着刚下锅的油条,二嫂子正在用煤气灶炒菜。
小姜走进院子先开口的是他爷爷;呦!栋梁回来啦!快来快来做爷爷旁边,让我看看!
姜老有三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儿嫁的不算远,但是跟着老公在新疆做生意几年不回来看看都是常事,老二是个男孩自己不争气倒插门在城里生活。
姜老是个传统的倔犟的老头,他觉得自己在村里活了半辈子了为人仗义,行事爽快。妻子又是那么勤劳,能干,漂亮还大方,方圆十里也是数一数二的闺秀。
老爷子在家里排行老三,在村里村外,路面上只要是见了他,认识的就得叫他一声三哥或者三叔。和他孙子一辈的或者再小辈的见了都要叫一声三爷,或者三太爷。
他二儿子娶妻那一天,他有些想不通。他的大女儿完全继承了他和她母亲的优点,嫁的也是附近村里的大户。
怎么生了个儿子是个废物给他丢脸。老爷子越想越气,这口气化不开就堵在了胸口,老爷子气病了。
在床上躺了十几天,不知道是成碗成碗的汤药起了作用,还是天天吃不下饭给饿的。
一天早上老爷子自己做起来穿戴整齐收拾好床铺,洗漱好,打开门就出去了。
去了哪里呢?村长家。
到了村长家里,村长叫了声三哥说;还没吃的吧,别客气坐下吃点!
老爷子真的不客气,找了个凳子坐下来就吃。
喝完碗里最后一口稀饭,放下碗打了几个响嗝。掏出手帕擦了擦嘴对村长说:“把家谱拿出来,我二儿子倒插门吃人家的软饭去了,要不要也没用了!就给他划掉吧。”
村长一听要划掉?那还得了!死劝活劝算是把这事揭过去了。但是老爷子从那以后只承认自己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老大一个是小三。
老三就是小姜的父亲,老姜。老大不必说就是小姜的姑姑 。
由于老大不常回来,老爷子又不认老二,所以小姜就成了姜老的掌中宝。
本来小姜的父亲还想在要一个无奈迫于计划生育,就放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