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期中数学得了119分,开心激动了大半天。回到家反倒很平静又有些不合适宜的担忧。
开心一刻是一刻,我告诉孩子,适时地送上表扬和鼓励地语言。
孩子的担忧是有原因的,她的数学成绩不很稳,浮动有些大。说这次有运气的成份,一道选择题其实不全懂,是蒙对的。最后一道大题刚好考到她最熟练的部分,所以答的非常完整,下次就不一定有这好运气。扣的那一分实在太可惜,证明题少写了一个数,实则是大意。
孩子平时学习只能说是优良,算不上特别突出。我们常笑她会考试,小考总是平平,但凡期中期未两次的重要考试,她总会一跃而上,让人刮目相看。搞得我们和老师对她学习的状况摸不清。
每次说到这种情况,老师都会评论说:孩子属于厚积薄发型,多多积累,慢慢放出,在一瞬间暴发。
真不知这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孩子说她不喜欢这个词语。我问为什么?她不说,反正是越来越不喜欢别人对她这样说。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这个词语就冠在了她的头上,到如今还是如此,仿佛成为她固有的标签。孩子说她恐惧这个词语带给她的效应,冥冥之中好象每一次的考试都有一定的定数,非要象老牛上坡,一点一点往上爬,稳稳地站在想要的高度很难。我猜想这就是孩子不屑于这个词语的理由。
都说人可分为天才,人才,凡人和庸人。天才顾名思义就是天生带来的,这些人往往就是金字塔顶端那些极其少数的人。人才就比较宽泛,它是要通过后天努力的程度,才能决定你是否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凡人是广泛的人群,庸人也不在少数。
我是大众凡人的一分子,普通平凡在不过了。我希望我的孩子,脚踏实地,虽不是出类拔萃的那个,但还是能够厚积薄发,在某一时刻必定会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努力使自已成为优秀,某一天成为行业里人们称之为的人才,这是一种期待,愿期待开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