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想法
幽微处见光明:从字里行间学写作

幽微处见光明:从字里行间学写作

作者: 芙夫 | 来源:发表于2021-04-29 23:40 被阅读0次

提起散文,有位作家是绕不过去的,写作《背影》《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匆匆》的朱自清先生,立德立言上都颇有建树。有人说,“写景则融情于景,叙事则化意入事”是朱自清散文的动人之处。郁达夫也说,“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朱自清先生熟悉古典诗词并且十分喜爱,加之爱用叠词,使他的文章呈现一种读来错落有致、迭宕复沓的韵律美。最难得是他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民族英雄气节,实为后世敬佩。

作为散文大家,朱自清对于文章写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跟大师写文章:写作杂谈》(以下简称《写作杂谈》)收录了他谈写作、谈语文、谈散文和谈读书等的文章。文中他不厌其烦列举并指正了所授学生的文病,以及细数学生作文易犯的毛病。譬如他说,思路表现在文字里是条理,是“文脉”;表现在语言里,是“语脉”。若一味随心所向,则至于说的话别人听不懂,作的文别人看不懂。他还指出青年朋友对于作文,特别是文字技术方面的普遍错误,即“不好不要紧”的态度。

他不仅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还对散文和文学进行了探讨。《什么是散文》中他当时展望了散文发展可能的新路,认为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基于新经济特区生活的报告文学作品;一是以人生为题精悍的抒情散文,如西塞罗《说老》一类。谈到读书,他说“百读不厌”与沉溺的区别是前者以纯正的趣味为主,后者则是作者企图通过粗劣的笑料吸引读者,迎合低级趣味所致。作为一名文学教授他还总结了“多看、多朗读,多习作”的写作奥秘。《写作杂谈二》里他从自身的写作经历谈起,一开始也犯了些错,好在坚持写下去。而关于写作经验有两点,一是不放松文字,二是不一定创作,可以做新闻的写作。

综上所述,写作离不开多读书或多阅世,非一时能取得成绩。朱自清先生对于文学时弊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的洞见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以自己能写能教的双重经验将自己的写作方法赠予读者,使写作新手免于走冤枉路,获得一些有用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幽微处见光明:从字里行间学写作

    提起散文,有位作家是绕不过去的,写作《背影》《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匆匆》的朱自清先生,立德立言上都...

  • 第54《人民公安报》8月11日

    《新警察叙事:从时代的幽微处发声》

  • 人性幽微处

    老师说,往往人们表现的不同与变化,往往存在于人性的幽微处。(下图是红的发黑的牡丹!美丽的三手图。)

  • 随笔

    《高等写作学引论》目录。绪论,写作学科论,分为四章,从边缘到中心,在边缘处综合,在边缘处崛起,非构思写作学。...

  • 2016/4/6《小窗幽记》集醒篇

    一三、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译...

  •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

    小窗幽記 集醒篇 一三、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

  • 从禅师处见哲人

    唐代有个明瓒禅师,曾作歌吟唱:“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

  • 从细节处见真章

    关于德国,我的认知只有两点:一是这个国家出现了很多很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比如康德、马克思、尼采、黑格尔等;二是德国...

  • 从《时间风景》里,看见幽微看见美——读陈红旗(方园)新书《时间风

    从《时间风景》里,看见幽微看见美 ——读陈红旗(方园)新书《时间风景》有感 我们写作的终极目标是什...

  • 《屈原》——文河

    《诗经》里有悲哀,《楚辞》里有怅惘。悲哀可以直截了当地表达和呈现。怅惘是文人化的,更细腻、委婉,可达于幽微。幽微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幽微处见光明:从字里行间学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mg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