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并不是风云人物,这辈子也没有大起大落。前段时间老爸看了我写的《老妈的家》后,笑问我:“还有下文吗?”今天我就写写我的老爸。
老爸姐弟四人,他是老小,在那个物质不富裕,需要每个人辛勤付出才能基本解决温饱的年代,他并未得到过多的照顾,反而是哥哥因为是家中先生了女儿后有的第一个儿子,被看作家中的香火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宠爱。
二十三岁时,在媒人介绍下,帅气的老爸认识了邻村的一位姑娘,一见倾心。姑娘的爸爸是一名木匠,不知当时的老爸是真想学艺,还是想献殷勤、表忠心,总之那年老爸拜姑娘的爸爸为师,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学徒生涯。也不知老木匠是不想把手艺传给“外人”,还是觉得送上门的免费劳力不用白不用,总之整整半年功夫,老木匠只让老爸调调线、刨刨木头、抬抬架架,外加做些农活。结果是,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中由老爸做的两个小矮凳大略可以做为他学过木匠的明证。当然最终老爸抱得美人归,相濡以沫这么多年,还为他生养了三个孝顺的女儿。这样算来,最终还是老爸赚大了。
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生活艰难,老爸到东北谋生活,实在、能干的老爸被一家砖厂老板相中,许诺老爸优厚条件,让他把妻女接去东北发展。兴冲冲的老爸回到山东向父母说明情况,准备迁往东北。也许是对大儿子养老不放心,奶奶断然拒绝,再也不放老爸外出。在那个偏远的农村,80年代,靠几亩薄田,土里刨食养活一家老小,供三个孩子上学,实在艰难的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没有别的手艺的老爸编过筐,卖过糖葫芦,在那个物质匮乏,消费水平偏低的年代,老爸的这些努力最终都没能从本质上改变生活状况。虽然如此,生性好强的老爸,早出晚归,把庄稼侍弄得杂草不生、人人佩服。
那个年代文化娱乐生活几乎没有,村里来了放电影的简直像过节,放电影的地方就在我家西邻——合作社门前。我家房顶便成了最佳观影位置,既不拥挤,观看效果也好。每逢这时,老爸就把小小的我抱上房顶。到现在,都看了什么电影已没有任何印象,但幼年的小斗篷、老爸有力的大手、老妈温暖的怀抱和早已被新房子取代的那方观影的房顶却一直在记忆深处,愈久愈清晰。除了放电影就是老爸的故事,晚饭后,坐在院中乘凉,老爸指着清亮的银河给我们讲牛郎织牛的故事;白天去地里干活,老爸又有了穷小子阴差阳错得密方救公主的故事……电影并不常有,但老爸的故事仿佛永远也讲不完,我的童年也因此变得五彩缤纷。
现在近七十岁的老爸虽然已好几年不再种地,但闲不住的他又干起了村里的清洁工,每次跟他说:“不行,咱就别干了。”得到的回答总是:“这点活还叫活,闲着难受。”
有一点不得不提,老爸人老心不老,紧跟时代步伐,跳起了广场舞,玩起了智能手机。广场舞跳得有模有样,是我们村广场舞队毋庸置疑的主力。刚开始还向我询问手机支付怎么弄的老爸,现在居然还玩起了快手主播,并拥有了一批粉丝,每天期待他上传新作品。
祝愿老爸永不老,祝愿老爸老妈健康、快乐、长寿,携手相伴,感受生活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