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原标题:老师捡破烂10年 事件遭曝光后一度引发网友热议真相却令人流泪
辽宁丹东,46岁的于海龙是一名农村初中的普通教师,教了22年书的他却成了不能被理解不能被接纳的对象,甚至提及于海龙,有人会给他贴上“有病”的标签——这一切均源于于海龙从10年前开始的的捡垃圾,即当地人所说的捡破烂儿。
最初的时候,看到学生将饮料瓶子和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于海龙就默默地捡起来,他希望校园能干净些,更希望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渐渐地,于海龙将捡垃圾的范围延伸到校园外围。
垃圾也越捡越多,最多的时候16000多个饮料瓶子占据了房前屋后,于海龙的家俨然一个小型的废品收购点。于海龙说,“这些饮料瓶子还有其他垃圾原本就不属于我,所以卖出去的钱就不能属于我。必须得捐出去,统统捐出去,一分不留。”图为刚从医院下班的妻子还没进家就忙着过来搭把手。尽管如此,于海龙捡垃圾的行为还是招来了外界的非议,有人认为一个教师捡废品是不务正业有损教师形象的表现。
更有人认为于海龙已经患了精神病需要治疗。说起这些,于海龙十分委屈,“我有病?我需要治疗?教师应该有什么形象?教师怎么就不能捡垃圾?再说了,捡垃圾我都是在业余时间去做,我没病。”图为于海龙和收废品的给饮料瓶子过秤。
10年来,对于那些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破旧雨伞,于海龙会把它们一一修好洗干净。每到下雨天放学的时候,于海龙就抱着一堆修好的雨伞守在校门口,看哪个同学没带雨具他就把雨伞递过去给同学使用。
于海龙开心得像个孩子。“这是我一年捡垃圾的收入,又能帮助一个学生了。”2017年6月11日,辽宁丹东,于海龙清理房后的饮料瓶子。2017年6月11日,辽宁丹东,很快修好了旧伞,于海龙把母亲搬到狭窄的院子里透透气儿。
2017年6月11日,辽宁丹东,偏厦两旁的两辆车是于海龙捡垃圾10年中的主要运输工具——垃圾少了用自行车,垃圾多了就用两轮平板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来源楚秀网)
一个人的生命的长度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带和增加它的厚度。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于老师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好的标杆和榜样。都说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他用实际行动来教导学生这应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身先士卒来影响学生,胜过课堂上的老生常谈来教育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要有力得多。我想他的行动应该值得更多的人去学习。
讲究卫生、珍爱环境、保护地球、节约资源的口号随处可见,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觉得此事和他们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想法,那该有多可怕。
用业余时间把破旧的雨伞捡回来修好送给雨天没带伞的同学,这难道不是传承了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吗?更难理解的是那些给于老师贴上“有病”的标签。到底是谁有病啊?我看说这话的人才是病得不轻,那种对环境麻木不仁,随地乱扔垃圾、铺张浪费、好逸恶劳、自私虚荣才是最大的病,得治。
有人认为一个教师捡废品是不务正业有损教师形象的表现。
我觉得说这话的人还是虚荣心在作祟,我认为敢于对内心的虚荣说不,能够放下面子去捡废品来帮助他人的老师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既能助人,又能改善环境。还教会我们应该学会勇于放下内心的虚荣,对面子说不。难道这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吗?面子和虚荣值几个钱。有时候,就是因为为了虚荣、面子往往让我们失去了一些实际有用的东西。
谁说老师就不能捡垃圾,用业余的时间来充实自己的人生,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何乐而不为。说白了,很多人还是停留在固定的思维里面出不来。认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之上。认为捡废品就是有损形象的,人生最大可怕就是这种固定思维和保守思想。被一些看似重要却毫无用处的东西所蒙蔽。一个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应该仅仅是课本之上的。还应该像于老师这样用实际行动来教导学生,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教育的方式也应当不断创新和迭代。
人的一生很短,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尝试活出自己的多面人生。应该放下的是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去活出一个真实的人生和价值。
papi逗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违者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