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试不爽的免费策略,在职场上为何会碰壁?
在一次《得到》直播中,罗振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下班之后,走到公司门口,就有一个人走上来,递了一份简历。然后对方,说道:我是从外地转成过来的,我非常想到《罗辑思维》工作,只要能够来你们公司,我可以不要钱的。
当时罗振宇,他并没有满口答应下来,而是把这位求职者的简历转交给了公司的人力。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刘润老师的收徒事件中。刘润老师作为中国最贵的商业顾问,作为《得到》的10万加作者。好些人在看到刘润老师要收徒的文章之后,都去报名,在文章评论区就能够看到:
提问:刚开始我不要工资,去学行么?
回复:抱歉。不拿工资的不要。
你很可能会很纳闷,难道这些雇主都是钱多到没处花了,免费的人,他们都不愿意要?他们是不是不给别人工资,自己心里就不爽,还是说现在的雇主社会主义的熏陶下,已经从当初的资本家进化成了慈善家了?
当然不是了,罗振宇就经常说自己是个商人,作为商人怎么可能不珍视手里的钱呢?恰恰相反,他们不仅尊重钱,更尊重钱背后的规律。
要相信,钱是世界上最势利的存在,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的拥有财富。罗振宇与刘润他们能够拥有今天的事业和财富,就足以说明他们对钱的认识肯定不会那么肤浅,因此你要相信他们这样做,这样拒绝免费的员工是有道理的。
如果熟悉,樊登老师讲的那本《联盟》的话,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们这样做的理由。在这本书中,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
一家公司不应该是家庭,而应该是一支球队。
对于一支球队而言,每一个位置,都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还要和其他的队员配合默契,整支球队才能够迎来胜利。如果某一个位置上出现了差错,成为了整个球队的弱点,那么,对手就可能趁虚而入,结果就是把其他人的努力,全部化为泡影,将整个球队的胜利,供手送给对手。
对于公司而言,虽然可以不参加比赛,不需要为了赢得什么总冠军而努力。但是在面对市场的时候,能够活下来,能够比对手赢得更多的市场,能够为用户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就必须让整个公司像一支球队那样去战斗。
公司里面的每个人,其实并不是孤立的。每个人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如果他做的好,那么整个团队的效率将会提升,如果他做的不好,会拖累整个团队。
试想一下,如果因为新人的到来,打破了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的话,破坏了公司良好的协作关系的话,阻碍了公司发起进攻的效率的话,最终的结果,不是一个普通员工的一个月或者一年的工资问题,而是一个公司的生存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肯定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一个办公室中不幸的,有一个遇事总是抱怨而不去想办法解决了人。由于这种负面情绪是很容易传染的,因此其他人就会莫名的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种情绪日积月累之后,最终的结果是整个办公室的氛围与战斗力都被这一个人所压垮。
知道这些,我们就能够理解到,罗振宇,在面对免费员工的时候,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因为对于小公司,对于创业型公司,老板在招人的时候,其实不仅需要考虑面试者,他还要考虑整个公司。
罗振宇在直播中也说道:
一个人如果不能够给公司带来价值,不能够与其他人协作愉快,不要说不要钱,就算是,倒贴钱,我都不敢把你招到公司来。但是,只要你能够给公司带来价值,那么公司也不会吝啬钱,肯定会给你应得的报酬。
从公司的角度,公司需要的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员工。
从现有员工的角度,他们要的是能够和他们共同战斗的战友。
从个人的角度,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想要通过提供免费的劳动来换取工作的想法呢?
这可能是学生时代,遗留下来的一种学生思维吧。
在学生时代,缺乏对整个商业世界的理解,缺乏对公司运作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很容易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免费是自己能够换取其他资源的最大筹码。
其实最好的求职策略,不是用免费来为自己换来不一定属于自己的机会。而是要按照查理·芒格的那句:
想要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能够配得上它。
就是如此,这一句话听起来有点鸡汤,但是可能是最靠谱的一个方法。
在职场中,没有工资报酬,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不正常的状态,怎么可能持续,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呢?
从理性的角度,如果我们真的有自信能够给对方,给公司创造价值,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够理直气壮的,拿回自己应有的在金钱上的回报呢?
虽然能够理解这种想法,但是在进入职场的之后,必须要对整个公司的运营规律有一点的了解。公司是球队,不是慈善组织,这里的每个人都要有能力帮助公司取得胜利。
必须要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金钱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协调剂。职场上的工资就像是打游戏时收获的金币或装备一样。
那怕是在获得财务自由之后,免费都不是职场上的最佳策略。公司有可能需要免费劳动力,但是公司更需要的是员工,需要的是合作者,需要的是一起战斗的战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