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震撼!原来幸福的人生我们早就知道了!

震撼!原来幸福的人生我们早就知道了!

作者: 小谷澄澄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10:49 被阅读0次

    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有2个截然相反的观念一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1、幸福来自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名利财富;

    2、幸福来自人的内心,不要强求外界符合自己的内心。

    第1个观念,很好理解,我们有许多想要的东西,比如钱、权,或者名牌包包、美貌服装。

    但它们真的能带来幸福吗?古今中外,否定的人很多: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红楼梦》

    所以,我们有了第2个观念,钱财都是身外物,父母子女也可能是白眼狼,都不值得追求。要想得到幸福,只有修炼自己的内心。“佛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把自己的心安定住了,什么事都好办。

    那么,哪一种人生更幸福呢?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乔纳森·海特,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今天,我们就来读读他的《象与骑象人》,看看什么样的人生才幸福。

    一、有些幸福只能维持一段时间

    小时候,我们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验:

    路过一家玩具店,特别喜欢那里的变形金刚,但妈妈说,你必须自己攒钱买。于是我们省吃俭用,终于攒够了钱,买到了变形金刚。晚上,抱着变形金刚开心得睡不着觉!第二天第三天,不管去哪里,都要带着它。第四天第五天,已经很熟悉变形金刚的所有功能了。第六天第七天,那个溜溜球看起来比变形金刚更好玩嘛!第八天第九天,变形金刚先放一放吧!一个月后,变形金刚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适应原则”,就是说,无论中彩票的狂喜,还是踞双腿的绝望,到最后我们的幸福水平都会回到原点。

    心理学家埃德·迪纳,曾给《福布斯》榜上100位名人发过一份调查问卷,问他们快不快乐。有49个人回复了,其中47个人确实比普通人更快乐些,但也并不比一般人的平均快乐水平高出多少。

    因此,乔纳森在《象与骑象人》中写道:

    “人无法从外在事物中找到幸福。现代人跟古代人一样,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拿来追求一些不会让自己更幸福的目标,却在盲目追逐的过程中忽略了个人内在成长及精神层面的修为,而这才是真正能带给我们满足感的东西。”

    二、有些幸福必须要很多人一起

    心理学上有个很著名的实验,名为“哈洛代母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的:

    把一些刚出生的小猴,放在一个单独的笼子里。有些笼子里有身上围了铁丝网的“铁妈妈”(其实是圆柱体),有些笼子里有身上围着柔软毛圈织物的“布妈妈”(也是圆柱体)。“铁妈妈”身上还绑了一个奶瓶,“布妈妈”身上什么都没有。实验结果让人惊讶,小猴们竟然都黏着“布妈妈”不放,却离“铁妈妈”远远的。

    这个实验萌发了心理学上著名的依恋理论,就是孩子会和他的照顾者之间产生非常强烈而持久的情感联结。如果切断这种联结,孩子将会变得焦虑不安。

    依恋情结不仅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成年人,而且依恋对象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8岁以下的孩子会把爸爸妈妈当成依恋对象,8至14岁的青少年会更愿意向朋友寻找感情上的慰藉。而成年人的依恋对象则通常是伴侣。

    我们常常会听说,老年夫妻,如果有一个去世了,另一个可能也熬不久了。老伴的离开,会让在世的那个陷入焦虑恐慌,沮丧忧郁,进而失去人生的意义。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父母、孩子、朋友都会成为我们幸福的依靠。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会孤独、无趣,认为人生没有意义。

    我们可能会想,结婚太多负累,不如单身自由。但是单身的人却永远无法体会,被孩子柔柔的小手拥抱时,心里强大的满足感。这份满足感足以让每个累惨的爸爸妈妈克服重重困难,让自己过得更好。

    我们也可能会忙于工作,而忽略身边的亲人,但如果没有人分享你的成功,成功还有什么意义呢?

    三、有些幸福必须要全情投入

    乔纳森认为,我们对工作通常有三种态度:

    1、工作是为了赚钱,它是一份差事

    2、工作是为了完成升迁或得到好名声的一份职业

    3、工作是为了满足内心深处某种需求一种事业

    以幼儿园老师为例,如果老师将它当成一份差事或职业,她便会在意薪资多少、工作时间长久,会把孩子的调皮当成捣乱而不耐烦。如果老师能将它当成一种事业,她就会去爱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她会把孩子的调皮当成可爱而毫不介意。

    那怎么样才能做到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事业呢?

    可能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希斯赞特米哈伊的心流学说:当你全心全意地沉浸在一份与自己能力相当却又有挑战性的工作中时,你会感受到一种沉浸其中的畅快感。比如读一本书,被书的内容吸引,忘记时间忘记吃饭。

    但希斯赞米哈伊并不停留于此,他进一步研究了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发现他们的成功路径大体上是一致的:

    对一个领域特别感兴趣,比如喜欢写作。然后他会沉迷于写作中,在写作中得到心流体验。这种快乐的满足感会驱使他去阅读大量书籍,还可能每天更新博客文章。当写作水平提升到一定水平后,他可能会投稿,加入写作班,也可能得到某些编辑的赏识。这样他就进入了写作的社交圈。在这个圈子里,他会得到物质奖励和成就感,进而让他更长久地写下去而不觉厌倦。

    乔纳森称之为“全心投入”。全心投入的人在工作上更容易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也更加快乐。因为工作,并不是为了三餐温饱的差事,它成了从内心深处想要去完成的事业或天职。

    乔纳森举了一个例子。在一次上心理学课时,乔纳森请一个不太爱说话的女生谈谈她是怎么喜欢上骑马的。女生开始时很拘谨,乔纳森问什么她就答什么。但当乔纳森让她介绍几个世纪以来最特别的几种名马时,女生神采飞扬如数家珍。

    乔纳森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女生说,因为喜欢马,所以读了很多跟马有关的书。而且,她还因为骑马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所以,我们需要一份事业,一份起始于兴趣或特长,而终止于内心满足感的事业,它驱使我们去努力追求,并享受追求的过程。套用莎士比亚的话:“做中乐,乐无穷。”

    那么,这一生怎么过才会更幸福更快乐?

    乔纳森在《象与骑象人》中列出了一个幸福公式:

    在这个幸福公式中,有些因素很难改变,比如基因、出身等,有些却是可以主动追求的,比如人际关系、学习、财富等。而主动追求的东西,有些并不能让人维持长久的幸福感,而有些却必须要拥有才能幸福。

    所以,我们需要去追求一些东西,比如和谐的人际关系,愿意全心投入的事业,但也要修炼自己的内心,不被财富权利的表象所迷惑。

    只有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才会让人生美好、快乐、充实又有意义。

    “幸福之道在中庸。幸福不是我们能够直接找到、获得或实现的东西……就跟植物需要阳光、水及土壤才能成长一样,人需要爱与工作、全心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过拥有意义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震撼!原来幸福的人生我们早就知道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pe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