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度解析“一目十行”是否存在

深度解析“一目十行”是否存在

作者: 男神黄二狗 | 来源:发表于2017-06-12 23:11 被阅读40次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同,有的喜欢拿起书慢慢品,有的人则喜欢快速看,但慢读不等于精读,快速阅读不代表是略读 。人们普遍认为,延续了几千年的细嚼慢咽的精读,是理解记忆最好的阅读,这一方面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一种阅读习惯,既有它合理的存在依据;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思维的误解,人们往往把理解和记忆混淆的结果。虽然精读利于理解,但却是最不利于记忆的阅读。

真的能做到一目十行吗?为什么?

1.快速阅读提供的是一种压力,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下面,人们会自动对内容进行补充完善。现在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难免会进行案例重复,词汇重复,场景重复等手法,一来是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读者思想,二来是内容的重复性可以节省作者的生命;每一个用心来创作的作者,都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做赔本生意。

2.一篇文章往往会采取一定的写作手法,比如常见的就是能从第一段的第一句话了解到本端的大概意思,没错你了解大概意思就是可以了。有舍必有得嘛,你得到的是时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是,一部小说能拍成100多个小时的电视剧也能拍成2个小时的电影对吧。

3.人眼看文字,不是一个字一个字逐个扫描的,而是成区域的扫视。举例来说,汉字的排序效果不影响阅读体验,比如:

“床前月明光,疑是上地霜。”当我们看见“床前”二字之后,再喵一眼后面的内容(只要是学过的人很少会再一字一字去看的,所以是喵),基本上就调出以前的知识储备。于是变成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也是大脑节省认知资源的一种机制。另外一些时候,“明光月床前,地霜上疑是”就影响阅读了。

同样适用于英语阅读当中,还有就是背单词不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去记,你见过有谁学汉语是横竖撇捺横竖撇捺去记得。

如何练习:

1、刷微博看标题。最短时间做好选择题,分清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

2、从一句话的中间开始读。人眼余光可看两边的文字,获取的信息也许并不充分和精确,但可以逐渐锻炼自己。

3、扩大知识储备。相关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就越深刻、越全面,知觉也就越来越迅速、完整、正确。同一领域的书看得越多,看书的速度就越快。

4、不用晃脑袋看。人眼晃动的速率和效率比脑袋高得多,而人眼的构造也决定,人左右看比上下看,看的信息量更多。

5、锻炼右脑。左脑擅长语言,右脑擅长空间关系。如能左右脑并用,能提高对文字摄取的速度,而汉字是空间感很强的文字,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是有这方面优势的。

6、对自己有绝对的自信,要相信自己已经拥有这种能力,就算是假的也要营造出这种假象。

有什么坏处:

快速阅读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劣势也是非常致命的。快速阅读养成的习惯难以让人仔细下来,慢下来。山东济宁某羊绒服装公司就曾遭遇过,签合同时没发现对方将9月30日写成了9月3日,并最终导致发货时间出现偏差,白白损失了40万。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陈庆荣提醒,对自己熟悉的领域“麻痹大意”疏于细节,是人的天性,只能通过心理暗示,提醒自己谨慎对待,养成习惯,尤其是看自己熟悉领域的文章时,最好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以免出现疏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解析“一目十行”是否存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pr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