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行里面的比赛活动格外多。刚参加完法律知识竞赛,又来一个演讲比赛。
演讲比赛通知得比较匆促,几乎没有准备时间,上周二发通知,周五支行举办预赛。搞完预赛,选出我和同事H代表支行共同参赛,安排同事Z负责演讲稿的精修和定稿。
原稿是我自己写的,周末两天本想把终稿定下来,琢磨来琢磨去,修改了一番,感觉稿子在深度上有所欠缺,联系同事Z,Z则表示周一再说。
可是,周四就要正式比赛了。我有点着急,但毕竟周末,也不好勉强。
等到周一,市分行催交稿以便主持人串词,Z还在忙别的,我只得在自己的原稿上在雕琢了一二,先交上去。
临近中午,领导发消息来询问演讲的进度,老师联系好了没?稿子定了没?
C总联系老师了,晚上我们去老师家里。稿子暂时定了,Z今天比较忙,晚一点再精修一下。
晚上,我们买了果篮,C总带着我们去L老师家里。L老师在部队呆了二十多年,一直都再文工团从事文艺方面的工作。后来转业到农行乃至退休之后,她依然将热情铺在艺术上面。唱歌,话剧,演讲,老师的眼里散发着艺术之光。
老师让我们在沙发上坐下,先让我们朗读了一段素材--大海啊,我的故乡。
我读得一塌糊涂,老师问我你觉得这里对大海是怎样的感情?我说是故乡,是思念和热爱。她笑着说,可我感觉不出来你对大海的热爱啊。
我笑了笑,老师让我再读一遍。我依然没有找到感觉。
老师没有再评价,开始给我们讲演讲的一些基础知识。
演讲要抑扬顿挫,要有起伏。演讲演讲,一半靠演一半靠讲。
接下来老师把我们的稿子看了一遍,摇了摇头。说了一个以前当评委时碰到的演讲稿,一个女孩子演讲的内容写了七八个人,但是没抓到重点。我们的稿子写了四个人,每个人都有故事有亮点,但是这样就很容易分散,也没法深挖人物,无法制造典型。
嗯哼,的确是这么回事。我心里暗暗道。
可是,目前时间紧急,周四立马就要比赛,就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两天。
L老师得知我们立马就要比赛,干脆将稿就稿,逐句地斟酌,帮我们修改稿子。当天。终于把稿子定了下来。
定了稿之后,我们又约了次日下午到老师家里练习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去之前,稿子要背熟。
稿子大体内容是自己写的,故事和口语化内容较多,总体还是很好背的。回到家,洗完澡已晚。我担心次日时间不够,把稿子读了又读,粗略能背下来了。
第二天,我们去老师家里,老师一句一句地指导。我才发现自己在抑扬顿挫、节奏上完全没找到感觉。老师示范了几次,我只感觉到表演得很好和夸张。而我对于这种夸张,好像有点做不来。
同事H进入状态很快。我有点着急。
下午上完课,我和同事回到单位吃了晚餐,继续在单位加班练习。C总看我们在练习,叫我们现场演了一遍,把我们不够投入的地方指出来演示了一遍。
C总也曾是L老师的学生。看到C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演讲着,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抑扬顿挫和节奏。除此之外,C总建议我用腹部发声,这个是我从始至终没学会的。
到了周四晚上,H让我去抽签,结果我手气爆棚,抽了第一个上台。哎,上就上,早上晚上都得上。
我以为自己会很紧张,没想到真正走到台上,好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大概坐在台下的领导和同事都已熟悉,所以没有入行没多久的同事那么局促。
顺利演讲完,松了一口气。坐在台下听别人演讲,在优秀的演讲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大部分行做了背景PPT,我们匆忙间把这个事给搁置了,在这个上面,我们扣了分。
其次,我们第一个上,没有试一下话筒,我的话筒声音偏小,坐在后面的基本上听不到我的声音。在这里,我们也扣了分。
所幸,最后我们还是拿了三等奖,总算没有辜负领导和老师的一片苦心。
虽然时间仓促,但有了老师的指导,这次演讲比赛的收获是丰满的。
希望以后,自己能依然保持这份热情和好奇心,探索更多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