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樊登学《论语》Day28
【我的收获】
1.知之、好之、乐之:为学的三重境界
看到这段,我想到自己和孩子们学习不同东西的状态,有的东西我很喜欢,不用提醒,我也会不自觉就翻开书去看几眼,孩子们也是玩游戏,听故事等做他们爱做的事,根本不用大人督促提醒,他们就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创造很多花样。
但对于有些枯燥乏味的东西,或者是与自己生活没多大关系的,往往很容易半途而废。
可见,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们学习,很容易受兴趣,还有学习的东西与我们的生活是否息息相关的影响,这也提醒我们,在陪伴和陪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一味的去责怪孩子不愿意学,我们需要多花心思去引导他们看到学习本身的乐趣和价值。
同时,我觉得知之,好之,乐之也可以作为一个递进的学习阶段,有时候因为觉得需要学习,慢慢的想要更加精进去钻研,再到后来从中发现乐趣,愿意不断学习下去,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2.君子可欺不可罔
在当下社会我们有必要学习仁,学习做一个君子吗?似乎做一个君子我们就需要多为别人考虑,会在很多地方吃亏,这样,还有必要做一个君子吗?
孔子说,做君子不是让我们一味的付出,一味的听从他人,一定是有自己的立场和见解的,可能因为我们心怀仁心,被人利用了善良,但真正的君子一定是懂得辨别真假,懂得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去帮助他人。
【原文及译文】
056.《雍也篇》知之、好之、乐之:为学有三重境界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智,孔子说:“做事顺应民心,尊重鬼神却敬而远之,这就算明智了。” 又问什么是仁,孔子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就算仁了。”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057.《雍也篇》可欺而不可罔:学做君子是很有必要的
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说:“齐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达到鲁国的水平;鲁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走上正道。”
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说:“这还是用来祭礼的觚吗?简直是四不像,怎么能算觚呢?”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作为一个仁人,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个人落井了’,他会跳下去吗?” 孔子说:“怎么能这样呢?君子可以去救人,却不可随便陷入其中;可以受欺骗,却不可以盲目行动。”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广泛学习且遵纪守法,就不会误入歧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