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就加强党员修养问题作演讲,并形成了光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篇报告就如何加强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芒的重要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全面阐述了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思想理论、道德品质、组织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修养方法,强调共产党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文中指出,每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加强各个方面的修养。其中,“思想意识上的修养”是“一切其他修养的基础”。因此,刘少奇特别指出,共产党人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养智慧提高自我修养水平。毋庸讳言,这篇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自身建设的重要文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对儒家修养价值的肯定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指出:“我们应该把自己看作是需要而且可能改造的。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不变的、完美的、神圣的,不需要改造的、不可能改造的。”即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改造自身。而作为先进的革命者,共产党人更是自觉改造自身的行动者。要完成革命的任务,共产党人必须要加强修养。
刘少奇说:“《孟子》上有这样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我看这句话说得不错。”我们知道,尧、舜是儒家理想道德人格的典型代表。孟子认为,通过坚持不懈的修养功夫,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尧、舜这般的圣人。同样,由此渐进的学习修养,共产党人不但能迈越古人,而且还能成为成熟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刘少奇又引孔子的“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金句,意在强调共产党人要想成为成熟的、能够“运用自如”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就必然经过革命的锻炼和自我修养的艰苦过程。借用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名言,刘少奇鼓励共产党人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党性修养。他指出共产党人是要担负起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磨砺锻炼,在革命运动中努力学习、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提高自己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正是看到修养对个人、群体、革命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刘少奇肯定了儒家修养智慧的意义和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