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阅读内容:第七章 核心素养下的英语考试与评价(P75-94)
问题21 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如何实施?
问题22 终结性评价是什么?如何实施?
一、形成性评价的内涵、作用、实施路径是什么?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价?
1.内涵:
形成性评价的定义是“为了促学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即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进行的评价。
2.类型:
纸笔考试和非纸笔考试、教师评价、个人自评与学生互评等。(如:课堂测验、学生作业、单元测试、表演或展示活动......)
3. 作用:
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核心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4.如何实施?
①课堂评价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课堂评价主要指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学习表现的评价。”
课堂评价不能局限于了解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要关注学习的方方面面,如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的兴趣,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即兴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学生所谈观点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创新性。
教师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反馈、鼓励、指导和建议。
注意事项:避免形式化。
②作业评价
目的: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为教师检验教学的效果,发现和诊断学生学习的问题、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平常的练习题应尽量不使用考试题型(特别是单选题);尽量不要编造语言材料,尽量使用完整的,有语境的语篇;应避免机械的关注语言形式,尽量给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③单元评价
单元评价旨在考察学生完成单元学习后所达到的核心素养水平,包括单元学习过程评价和单元学习结果评价两个方面。
方式:项目学习成果、单元学习总结归纳和反思、单元纸笔考试等。
④期末评价
期末评价是一个学期结束时,对学生在该学期学习情况的整体评价。
方式:纸笔考试(如:期末考试)和非纸笔考试(如:口试、展示、表演等)。
二、学生作业、单元测试、表演或展示活动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依据什么来判断?
学生作业、单元测试、表演或展示既可是形成性评价,也是终结性评价。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这些评价活动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我们说它们是形成性评价。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想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的表现,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并为教师下一步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依据。但如果我们想要根据这些活动的若干次结果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给出鉴定性评价结论,那么它们就是终结性评价。
三、如果将部分的平时评价结果用于终结性评价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将部分的平时评价结果用于终结性评价,要特别注意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由于非纸笔考试评价的形式比较灵活,从测量学的角度看,这些评价方式的信度和效度可能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如果确实需要将这些评价结果用于终结性评价,建议设置适当的比例和权重。
四、终结性评价是什么?如何实施?
1. 终结性评价是是“对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即对学习结果的完成程度进行评价。
2.命题方向:听力理解、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
3.命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完型填空题、匹配题、开放题。
4.如何命题?
①单项选择题
a.科学、合理地设计考查要点——关键信息,且一般只考查一个知识点。
例1例1,此试题的关键信息是询问John妹妹的年龄,因此,John的年龄就是次要信息,也是不必要出现的信息。因为在真实语境中,这属于画蛇添足。但此试题最后的考查点恰恰是次要信息。
例4例4,此题设置了两个考点,即“the+比较级,the+比较级”和“be short of ”,如果学生知道一个知识点而不知道另一个知识点,那么考试结果就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且不容易判断出学生的困难所在。
b.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例5例5,题干的意思是“180千米长的连云港-苏州高铁今年对公众开放。”该句使用了表示过去状态的一般过去时,was open,表示高铁今年已经对公众开放,去年不开放,以后也可能不开放,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命题者本来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条高铁从今年起对公众开放。那样的话,应该使用表示动作的动词,而不是使用表示过去状态的过去时态。我想程教授想说应该使用~opened to public this year.
c.根据原文信息设计选项
d.所有选项在语法上都应该是正确的——只是干扰项不符合语境要求
例6例6,备选答案中的B,C,D本身就有语法错误,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用看语境,也不用看题干,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了。
e.选项长度要适当、均衡
f.保证试题的答案没有争议——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例9~12程晓棠教授说这四道试题,都存在答案不唯一的情况。例11(B和C都正确。)和例12(A和B都正确)我能够明白,根据语境,语义,语气等,它们都有两个正确答案。但是例9中的A为什么也是正确的?例10中的A也是正确的?(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只知道它们是反义疑问句,规则就是“前肯定,后否定,或前否定,后肯定”。)程晓棠教授的这本书里拿这做例子,说两个答案都正确,肯定有他的理由,可能是我们的学识所不能理解的吧。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不影响我们还是这么考。
②填空题
a.要提供相对完整的语境,使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的线索判断出所缺内容。
b.要求学生补全的内容应该是语言素材中的关键信息。
c.要明确答案的唯一性或非唯一性(允许多种答案时,应在试题说明中明确指出,且在评分标准中列出所有可能的正确答案)
d.要合理制定评分标准
e.应避免的几种填空题(无语境题、根据汉语提示补全句子、根据首字母提示填空题)——常常答案不唯一且评分标准未明确所有可能的答案
③完形填空题
a.所选短文应该主旨明确大于清楚,有较好的连贯性。
b.语言难度适当,题材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
c.所选短文的长度要适当。
d.不宜在短文的首句和末句中挖空。
e.空与空之间的间距要适当。——一般为7至9个单词为宜。
f.一般采用可变系数挖空法(根据考察目的来确定在什么地方挖空)。
g. 需要填的词语在文段中确实有上下文线索,使学生能够根据这些线索进行推断。挖空的词语不互相牵制,造成只要填错一个空相关联,几个空都会错的情况。
h.不宜把语言知识以外的其他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如一般不将专有名词挖空。
④匹配题
a.保证答案的唯一性
b.匹配的项目不宜太多。复杂的项目(如段落)以5~6对为宜,较简单的项目也不宜超过10对 。
c.需要匹配的两组项目宜一简一繁。一组简单(单词、短语、简短的句子或图片),另一组稍微复杂(文字或一段录音)。
⑤开放题——主要是书面表达试题或写作题。
a.所提供的信息要清楚准确,应尽量使所有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题意和写作要求。
b.书面表达题的考察重一般是学生表达思想、再现生活经历、描述事物、发表观点的能力,而不是纯粹的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
c.试题给学生提供的情境要真实可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实际,尽量使学生经历过或观察到的事情。
d.不应该考查学生写作以外的能力;要求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难度应与试卷其他部分的难度相同或相近。
e.试题给出的提示信息少而精。
f.要科学合理的制定评分标准。
g.为保证阅卷性度,应该在阅卷时组织阅卷老师培训。
关于评价这方面的内容,程晓棠教授结合试题例子详细解读了各类试题命题应关注的点和应该避的雷。平时,我们也有机会参与自主命题,但考虑过命题应注意的问题,但从来没有思考得这么详细过,在命题过程中常出现只关注知识和语法考查而忽视语境的情况,还有答案不唯一而评分标准考虑不周的情况,今天阅读的这部分内容可以说对我们一线教师自主命题非常有指导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