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也算是一个好消息到来!!!
起因:
近期有很多朋友问到我:“明年1月1号开始,地税征收社保是不是按照实际发放的工资征收?如果按照实际发放征收,如何应对?”问我的有企业老板、有HR,甚至还有一般打工族。我一开始挺纳闷:“为什么大家这么强烈的关注这个问题?”然后,我上网看了一下,确实有不少人都在问这个问题。起因是国家的,一纸发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节选了相关的部分如下: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到税务部门的范围,对依法保留、适宜划转的非税收入项目成熟一批划转一批,逐步推进。要求整合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等方面业务,优化完善税收和缴费管理信息系统,更好便利纳税人和缴费人。”
消息一出,沸腾了。在这些担忧人群中。我把他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企业的管理者,包括企业主和HR;另一类是员工。
企业的管理者的担忧是:如果地税征收社保,按照实发工资征收,企业用在员工社保缴纳这块的成本至少会翻番。对于那些人数比较多的企业,确实是笔不小的开支。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应对这个成本的增长?
另一类,员工关注这个问题,他们考虑的是:好不容易从今年10月1号开始,工资纳税起征点从5000起,以为可以少交点税,收入多一点点。但如果按照自己的实际收入来缴纳社保,有可能实际到手的工资比原来还低,不划算。这个在网上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对比测算。
一个担心支出增加,一个担心收入减少,这样的担忧,可以理解。疑问一直持续到了现在,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
解忧:
今天一大早就看到一条新闻:
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税务总局和人社部,就此共同发声,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一律保持现有的社保政策不变。目前全国养老金累计结余较多,可以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在当前宏观经济大背景下,无论如何不能增加企业负担,影响企业和市场预期。
看到这里,不知道其他人会怎么去理解这句话。我个人认为,前面担忧的群体,他们悬着的心可以暂时放下了。李克强总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虽然地税征收的社保费用,但是所有社保政策都不变。也就是说,之前如何缴纳社保,现在还是可以这样做。
参考:
可能很多地方都是由当地的社保基金来征收社保费用。但是在广州,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几个试点的地方,已经试点了由地税来征收社保很多年。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2011年左右开始。社保和地税有各自的分工。社保负责征收标准的制定,包括缴费的上限下限,参保资料的修改审核,以及社保相关待遇的审核发放。地税负责征收相关的社保费用,并纳入地方财政。
在这么多年的执行当中。除了需要跑两家单位来完善社保管理之外,并没有其他影响。社保交费的基数,除最低最高档和缴费比例由系统自动设定外,其他的都是由企业自主申报。现在应该是在这几个地方的试点操作完成,解决了相关问题,准备在全国来推广。也就是说,其他城市应该不用担心有太大的变化。
古道建议:
其实国家在推行一项政策的时候,除了考虑政策的导向合理性之外,会在实操层面也会考虑推行的合理性。在目前国内的经济环境下,一方面,从大局来看,现在全球的经济环境都不太好,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压力,不适合现在从社保征收层面再向企业施压;另一方面,从企业运行结构上看,目前除了一些大企业能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占比80~90%的中小企业、初创企业、运行压力非常大。政府应当进一步减负,让更多的企业渡过困难期,而不是增加他们的运营成本。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社保的缴纳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政府只是希望企业都为员工按照相关制度参加社保,以保障员工的权益,也为企业分担风险。在目前社保基金相对富足的情况下,国家没有必要急于增加社保基金的收入。同时,为企业减负,也有利于企业更加稳步的向前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大局做贡献。
之所以说是“暂时”没有影响,是因为目前需要一定时期的过渡。我们不能够把它作为永久措施去看待。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人们日益追求生活质量的需求的提高,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会要求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运作。虽然,我国的社保基金的总量可观,但分摊到人均头上,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未来人口,即将进入老龄化,在养老、医疗这方面,社保的支出会越来越大。所以,后续提高或者叫做严格执行社保基金缴纳标准的要求,会逐步的严格实施,最终达到制度的要求的标准。
所以,我们各个企业,都要趁着国家给予的这段缓冲期,不断的改革创新,让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在为社会提供价值的同时,针对对未来必然不断提高的人工成本,做好充分的准备。
社保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体现。如果员工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即使按照现有的标准去严格缴纳社保,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因为最终都还是会享受到这些带来的待遇。就像部分发达国家,他们的个人社保交纳额度达到了个人收入的40%,但他们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个人几乎不用出钱。
大家不用太担心国家会在这方面给我们太多压力。我应该更多的去,不断的提升自己,提升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欢迎关注公众号:人力运营那点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