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 林欣浩
第三章 使徒行传
这话没毛病🤔🤔🤔
>> 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在斗争中,哲学总站在弱者的一方。
这是因为哲学讲思辨,讲道理,而只有弱者才会去讲理。强者不需要讲理。
>> 只有弱者在面对强权的时候,才有质疑权威的需要
第四章 上帝之城
>> 有句俗话叫“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其实还可以说一句话:“必须用暴力解决的问题都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五章 异教徒
>> 哲学不可能讨基督教的好。
>> 对于一个把幸福寄托在来生的宗教来说,用来探索现实的哲学完全是无用的知识
>> 人类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哲学家希帕蒂娅
第六章 神们自己
>> “来自权威的理论是最薄弱的。”
精彩啊
>> 罗素反驳说:那什么是上帝存在的原因呢?如果“万事必有因”,那么上帝的存在还要有自己的原因,上帝如果要依赖于外物存在,那么上帝就不是全能的。假如说上帝不依赖于外物存在,那么“万事必有因”就不成立,那我们就允许有事物不依赖原因存在,那你为什么说这初始因就一定是上帝呢,也可以是其他事物啊。
>> 罗素反驳说:那什么是上帝存在的原因呢?如果“万事必有因”,那么上帝的存在还要有自己的原因,上帝如果要依赖于外物存在,那么上帝就不是全能的。假如说上帝不依赖于外物存在,那么“万事必有因”就不成立,那我们就允许有事物不依赖原因存在,那你为什么说这初始因就一定是上帝呢,也可以是其他事物啊。
[捂脸]还有更精彩的
>> 罗素说,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那么,上帝要不要符合善恶标准呢?假如上帝要遵守的话,那么上帝就有了自己必须遵守的规则,就不是万能的了。假如上帝可以不遵守善恶的标准,那么上帝就无所谓善恶,也就不是至善的了。
>> 罗素说,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那么,上帝要不要符合善恶标准呢?假如上帝要遵守的话,那么上帝就有了自己必须遵守的规则,就不是万能的了。假如上帝可以不遵守善恶的标准,那么上帝就无所谓善恶,也就不是至善的了。
>> 哲学去证明宗教,本身就有一个致命的漏洞
>> 怀疑是哲学的核心精神
>> 它是一个教士在研究神学的时候提出来的。
>> 这个理论就被后人称为“奥卡姆剃刀”
>> 这条定律对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极为重要
>> 对于文明来说,一国的兴亡不可怕,可怕的是焚书,是毁掉学校,是用暴力消灭言论
>> 敬字惜纸,这不光是书呆子的任务,这更是文明之路
第七章 群魔
够温柔
>> 而且佛教说的是因果报应,就算你不信佛,多做好事也可以有好报
>> 而且佛教说的是因果报应,就算你不信佛,多做好事也可以有好报
真霸道
>> 基督教讲人有原罪,光做好事没用,你不信仰基督不受洗就进不了天堂。中世纪的教会认为,刚出生的婴儿如果没来得及受洗就夭折了,那也是要下地狱的
>> 基督教讲人有原罪,光做好事没用,你不信仰基督不受洗就进不了天堂。中世纪的教会认为,刚出生的婴儿如果没来得及受洗就夭折了,那也是要下地狱的
>> 仆人的仆人不是我的仆人
这是何等的卧槽
>> 教皇亚历山大四世出台了一个有趣的命令,允许审判官们互相宽恕对方因为用刑所犯下的罪。
>> 教皇亚历山大四世出台了一个有趣的命令,允许审判官们互相宽恕对方因为用刑所犯下的罪。
都是套路
>> 教皇也曾经要求用刑“应用一次为限”。但是有的审讯官们将此理解为“一次审讯用一次”,所以打够了一顿以后,再审问几句,然后就可以再次用刑了,实际上等于没有限制。
>> 教皇也曾经要求用刑“应用一次为限”。但是有的审讯官们将此理解为“一次审讯用一次”,所以打够了一顿以后,再审问几句,然后就可以再次用刑了,实际上等于没有限制。
搞笑吗……
>> 裁判所也知道用刑逼出来的供词不可靠。出于对案件负责的考虑,犯人在招供三小时后,被要求重新招供,看看是不是仍旧认罪。
>> 裁判所也知道用刑逼出来的供词不可靠。出于对案件负责的考虑,犯人在招供三小时后,被要求重新招供,看看是不是仍旧认罪。
>> 历史忠实地履行着诗人海涅的那句名言:在他们开始烧书的地方,他们最终会烧人。
第八章 异端的权利
>> “凡拥有金钱者,就具有使灵魂进入天堂的权力。”
第十五章 寒冬夜行人
>> 第一,说话要尽量让别人明白,只要别人对我们的要求不会影响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求知),那就尽量满足。
>> 第二,只享受为保持健康所必需的生活乐趣。第三,只求取为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金钱。
第五章 钢铁之躯
>> 迄今为止用来使人变得道德的一切手段都是不道德的。
>> 尼采的世界观带有强烈的激情,他认为叔本华的禁欲是胆小者的逃避行为。他觉得人不应该像叔本华宣扬的那样避免痛苦,而是应该承认痛苦,迎战痛苦。
>> 尼采推崇的是一种精英主义
第九章 科学倒打一耙
>> 无论我们过去看到多少重复发生的事件,我们也不能断言这事件在未来一定会再次发生。
第十章 寻欢作乐
>> 爱国就是为一些很无聊的理由去杀人或被杀
……竟无语凝噎
>> 结果还是B的老公劝那个人,把这件事压了下去
>> 结果还是B的老公劝那个人,把这件事压了下去
第十三章 实用主义
>> 真理是啥?实用主义者回答:这得看真理的效果,效果好的,就叫真理!
>> 我们评判一个工具,看的是它好用不好用,而不是评价工具本身。我们评价一个真理,也应该只看它的使用效果,评价思想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 我们接受因果律的原因是它对我们有用,如果不接受它,我们就没法生活了。
>> 美国的司法采用判例法。意思是,过去类似的案子是怎么判的,这回的案子就参考着判。或许有人认为这过于儿戏了,难道国家制定的法律不是最大的吗?但判例法认为,一次性制订的司法是很难完善的。那么我们就通过每一次的审判,来不断纠正、完善国家的法律
>> 实际上,马克思当年为了维护工人阶级利益提出的很多要求,大部分都被资本主义国家接受并且实现了
>> 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 我们普通人学习哲学是为了解决各种靠物质无法解决的人生苦恼
>> 能不能帮助我们减少痛苦,能不能让我们内心平静,能不能让我们不再空虚、不再恐惧、不再陷入物欲的无限烦恼之中?
>> 凡研究人生的切要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作哲学
>> 实用主义并不代表着只要观点对我们有用,我们就能没有原则地拿来相信
>> 最实用的结果是成人不相信圣诞老人而孩子相信,这正是西方社会所遵守的。
>> 科学会不会维护理性最后的尊严呢?不。它将打败理性,彻底终结形而上学。
第十四章 终结形而上学
>> 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 符合客观经验的就是正确的科学理论,不符合的就是错误的科学理论。这个科学观,叫作“实证主义”
>> 再多的偶然观测也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
>> 波普尔通过自己的思考,认为祖国在战争中是不正义的一方
>> 第二年,波普尔就意识到,在中学里除了数学学科外,学其他的科目都是在浪费光阴。16岁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学校自学
拨火棍全场最佳
>> 有一次他和维特根斯坦谈话,维特根斯坦突然拿着一根拨火棍“恶狠狠地冲过来”,在屋里走来走去,吓得哈耶克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 有一次他和维特根斯坦谈话,维特根斯坦突然拿着一根拨火棍“恶狠狠地冲过来”,在屋里走来走去,吓得哈耶克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第十六章 科学是什么
>> 拿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做考察理论的标准
第十八章 存在与虚无
>> 因此自由多了并不是好事,反倒因为责任的增多给人增加负担。这是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一个根源,也是很多人宁愿选择盲从偶像、盲从权威的心理动机之一。
第二十章 人生的意义
>> 要珍惜生命的理由是,经验世界不能告诉我们死后还有没有意识。
点评:
值得再读几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