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121354/f4eed6fa8c829665.png)
01
我想,无论何时何地,我始终在精神上是孤独的,但我也很深切的体会到,和一些人在一起,这种孤独是自然的,是孤独得舒服,是想一直沉浸其中的;而和另一些人在一起,却是虚假的,是孤独得别扭,是总想找机会逃离的。显然,经常都会觉得:前一些人,很少;后一些人,很多。
或许,每个人在精神上都是孤独的,只是一些人没有找到那样孤独过的自己,一些人还在被生命之外的东西迷惑着无法抽身。
我总是不停的把经历的事,认识的人潜移默化的分类。从感性的角度来说,这无疑使我变得棱角分明而无情洒脱;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这无疑使我变得严苛虚伪而傲然孤立。尽管我认为,没有什么事是绝对对错,没有什么人有是非好恶,只有个人生活琐事积攒而来的偏见与狭隘 ,但我仍然被自己积攒的生活琐事所套牢,那些分类就是把自己套牢。
当我按下两次回车键后我发现我又在写些看起来深奥实则自相矛盾的东西,以至于我突然间不知道怎么去写今天本来想写的东西,看来以后要养成时常扇自己耳光的习惯才是。
这几天中午和一个文科毕业的同事吃完饭以后,总是会有意无意的说起彼此的方方面面。我爱思考,喜欢从一些事物中寻求逻辑以至于总是忘记本来事物的名称或者人物的姓名之类的,而他正好和我相反。他说这应该就是我是个“正牌”理科生的表现,是我和他之间比较明显的区别。我不觉得他说得准确,但我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这几天和他一起聊天的时候,发现大家的爱好基本上都有所偏颇,但对于对方的这种偏颇却能很好的保持理解与认同,当然,那一刻的自己并没有所谓孤独的体验,但那样的感觉却是我感受到的一种舒服。
02
前些日子和很好的朋友打电话,我们很平常的说起个人的感情方面的问题,他有女朋友,而我没有,因此能将这个问题无限地谈下去。谈的过程中我们都说到了爱情中彼此的生活方式,大家都认为假如两个人的生活方式分歧太大的话就很难有共同语言,就避免不了彼此长久的“尴尬”和“无聊”,所以自然不会走长久。根据以往的一些经验和看过的或者听过的那么些故事,这些天以来我都这么认为,尽管我曾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因为没有找到缘由便没去想这个问题了。
可今天我被贵阳的冷风一吹,突然想起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认识这样一个人,大家的爱好分歧可以说有些大,无论是面对面还是网络上都少有共同语言,当然,我不是指说了多少句话,打了多少个字来作为根据的,我是从一次聊天中我表达了多少我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以及我知晓了多少关于她的多少东西来作为根据的。在我看来,我们每次聊完都几乎和没说差不多,但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是网络上还是面对面,我没有觉得难受或者尴尬或者无聊,反而很多时候都是心里平静坦然,甚至有些时候还觉得开心。
在前几天的时候我总会粗暴的下定论认为这是因为爱或者因为在乎,以至于自己有一些不当的猜疑与带入本没有的偏见去对待。但现在,我似乎明白了,她是那个让我孤独得舒服的人,聊天的时候她不会来过问我太多关于我的事,不聊天的时候她不会跟我抱怨无聊或者去找些有的没的的问题来故作消遣,而我对他,也是这样。
我们都知道对方在做些什么,而假若对方不说话,我们都不会去思考对方在想什么,我因此孤独得舒服,我们思考着自己想思考的问题,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没有因此干扰到对方,无形中反而可以感受到一种陪伴所蕴育出来的温暖。因此,对于这样的感受,无论因为什么,无论从什么角度,无论爱情,无论友情亲情,我都应当去珍惜。
诚然,我已经是愿意去妥协的人,即使在这个本充满热血的年纪。其实只要去敞开心扉以后,总会遇到许多让自己孤独得舒服的人,他们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爱好与人生。因此,在面对这些不同时,我会去选择妥协,妥协因为距离而导致的长久不联系,妥协因为家庭而导致的相互忘记,妥协因为选择不同而导致的各奔一方,妥协因为家乡而导致的永不相见,妥协因为生命的交错而放弃去争取,去深爱。
似乎,生命中又多了一项规则——去珍惜让我孤独得舒服的人。至于是否开心,或许得看是否爱或者爱过了。
——2017年11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