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子夏做了莒父这个地方的主管,问孔子关于处理政务方面的事情,孔子说:“不要只想着速度快,不要看重小的利益,只想着追求速度就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只看重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的事情就办不成。”
接触最早的应该是揠苗助长的这个故事了,宋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在天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的精疲力尽。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那个时候我们也许没有去想太多,只是记住了这个故事和那个很傻的宋人。
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汉相陈平的韬光养晦,与之对立的,成立之初的大跃进,打了激素的各种肉......说的多了是矫情。
在现在所处的环境中,大多数人都已快为准则,北上广深,最为出名快节奏的生活,吸引着一群慕名而来的快人。网络上也充斥着关于快的各种文章教程,快速减肥、快速记忆、快速学英语等等。在这些的熏陶下,我们逐渐的就变的坐不住了,感觉自己不去做点什么,好像追不上时代的潮流一样。
虽然道理我们都懂,但实际上做的时候却还是幻想着速成、寻找速成的方法、依赖方法的效果、沉迷效果的外表。其美丽的外表却往往会让我们形成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假象。
一味主观地求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后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只有摆脱了速成心理,积极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学习,写作,爬山等等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的去做,脚踏实地的去履行。你学的每一个知识点、写的每一个字、走的每一步,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有艰辛、有阻碍,也要告诉自己只有量变才会发生质变,急躁只会拖你的后腿。
曾国藩先生的“结硬寨,打呆仗”,打败了太平天国,从而成为一代“中兴名臣”。也正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这一道理。
如果做事情只是一味的去追求速度,结果未必会好,过程中的磕磕绊绊,结果中的大失所望,只会让你更加的焦躁,挫败感越积越多,反而会离目标更远。做人做事,我们的眼光格局要高要广要远,平时的时候注意知识的累积,技能的提升,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质变,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