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春秋人物
钱浩梁     刘庆棠(一)

钱浩梁     刘庆棠(一)

作者: 彭春祥 | 来源:发表于2017-12-08 11:08 被阅读75次

    提起这两个人的本名,恐怕多数人不知道或者早已淡忘,因为他们已经淡出人们视线40年了。

    但是,如果谈到李玉和、洪常青,甚或搬出文革时期“八个样板戏”之“二红”的《红灯记》、《红色娘子军》,大家都会恍然大悟,那是再熟悉不过了。

    因为那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当匮乏,翻来覆去就只有那几个“样板戏”来满足当时八亿人民参差不齐、不同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结构、不同需要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家对戏中的经典唱段、念白等都能整段复述,甚至对剧中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就更别说剧中一号主角了。

    剧中一号主角的长相特征、造型亮相以及唱、念、做、打等都深刻地烙在人们的脑海里。

    这两个人,正是当年红极一时的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一号主角人物。

      钱浩梁(艺名:浩梁亮)------《红灯记》中的革命者地下党人李玉和的扮演者;刘庆棠-----《红色娘子军》中娘子军连的党代表洪常青的扮演者。

    这两位仁兄本是演员出身,本职业务应是演戏。

    然而,在当时发一个时期内,他俩却丢掉本行,放弃演戏,改行从政,并且在政坛是一箭冲天,不仅成为各自院团(中国京剧院、中国芭蕾舞剧团)的“一把手”、中共“九大”代表参加中共“九大”会议(刘庆棠还成为主席团成员,1973年中共10大被当选为中央委员),而且还荣升为共和国的部级高官------从一个普通演员一下成为文化部副部长,分别排名第一副部长(刘庆棠)和第二副部长(钱浩梁),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文化组成员,参与领导全国文化工作,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身。

    下面就分别聊聊我所亲历这两位当年曾非同一般大名鼎鼎的“火箭式”飞黄腾达人物的狱中日常版生活情况:

    钱浩梁,京剧老生、武生,原名钱正伦,后被江青改艺名为浩亮。

    1934年出生于上海,梨园世家,其父钱麟童是上海新华京剧团麒派主演。6岁随父学艺,九岁进上海戏曲学校,正字班学生。

    1950年,16岁的钱浩梁经京剧名家周信芳主考并赏识,带艺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前身中国实验戏曲学校)研究班深造,师从尚和玉等不少名家,系统学习武生戏。

    1956年毕业进中国实验京剧团任主演,1962年选调中国京剧院一团,先后师从李少春、李盛斌、盖叫天等诸多京剧名角学戏无数。博采众长,学贯南北,演艺精进,武功卓著。袁世海、叶盛兰等著名京剧名家在当时也只够为这位京剧“奇才”做助演的份。

    文革时期,由钱浩梁担纲男一号角色主演的京剧《红灯记》,将剧中主角李玉和----一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者、地下党人出生入死且机警灵活的光辉形象演绎得出神入化,形神俱备。

    后来被拍成电影在全国上映,顿时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一举坐上八个“样板戏”席位之首。

    李玉和的形象一下子也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头脑之中,以至于几十年出狱后晚年的钱浩梁演出所到之处,不论他演什么曲目,最后不唱一段《红灯记》,那是下不了台的。

    随着电影《红灯记》上映传播的深入人心,“浩亮”的名字也随之被全国各行各业的老老少少所熟知和推崇。

    只要一提起《红灯记》人们马上会想起或者在脑海里呈现出剧中主角“李玉和”的画面形象,继而联想到“浩亮”,并将“李玉和”与“浩亮”重叠,合二为一,融为一体。

    说起“浩亮”艺名的来源,坊间早就传闻说是文革“旗手”江青“所赐”。此事确实如此。

    那是1968年底,在一次“革命文艺战士”会议上,江青忽然指着中央乐团钢琴家殷承宗说:“殷承宗,你的名字太封建,你继承谁的祖宗啊”?

    殷承宗反应灵活,赶忙表态:“我改,今后我叫殷诚忠,诚实的诚,忠心耿耿的忠,忠于无产阶级司令部”。

    江青笑着指了指钱浩梁说:“小钱,咱也不要钱了,钱是资产阶级的,你就叫浩亮吧”!

    钱浩梁非常激动地说:“谢谢江青同志,这个名字又响亮又好记”。从此,钱浩梁的“浩亮”艺名随着电影《红灯记》上映而在全中国家喻户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钱浩梁     刘庆棠(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fe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