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鲍鹏山教授《论语导读》第二篇
为政第二(2.1—2.8)
原文
⒉1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⒉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⒉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⒉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⒉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⒉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⒉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⒉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分享:
这一部分主要讲“为政”,前四句各有其义,后四句虽都为孔子答“何为孝”,但答案却不相同。也说明孝与齐家之重要,因为齐家方能为政、治国。
第一句话,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夫子说,用执政者的德行来引领国家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居己位,众星会四面旋绕着他。
导读:孔子认为,只要当权者修养自己的德行,并对天下百姓推行德政,人民就会凝聚在他的周围。
强调了人的德行,德政的重要。
第二句,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夫子说:“《诗经》三百篇,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体现了“思想纯正”的重要。
第三句,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夫子说:“对于民众,用政策去引导,用刑罚去整顿,虽然能使他们暂免犯罪,但是他们没有羞耻之心。反之,若用道德去引导,用礼节去整顿,他们不但会有羞耻之心,而且还会自觉的走正路。
导读:让一个人避免犯罪的最彻底的办法,确实是如孔子之所说,在于人内心的道德感与羞耻感。
第四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导读:这是孔子谈自己人生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所立,又都有所不足,有待更好的“切磋”与“琢磨”。到了70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进入人生化境。
从心所欲不逾矩——道德人格一定是自由的人格,道德人生一定是自由的人生,道德社会一定是自由的社会。
孔子70年的修行,告诉了我们道德与自由的关系。
后面的四句都是孔子对“何为孝”的回答,但问的人不同,孔老给的答案也各不相同。
给孟懿子的答案是“无违”。
导读:孟懿子是鲁国大夫,孟孙氏与叔孙氏、季孙氏(三桓)共同把持鲁国朝政,他们办的多为失礼之事,孔子这话,就是告诫他们:超越规矩违背礼制的孝,其实是不孝。
孔子向樊迟提起这件事,引起樊迟发问,孔子做了具体解释。他是要说明,他所说的“不违”,不是不违父母,而是不“违”礼。父母是具体的人,总有不对的时候,哪能永远不违背呢。而礼是天下通行的法则,才是我们必须遵循不二不能违背的。
在孔子看来,事父也好,事君也罢,总之要事之以礼,事之以义,而不是一味的无原则顺从。这不仅是对自己人格的坚持,也是对父母、君主的尊重。
给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的答案是:“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夫子说:“父母之担忧,他是否生病。”
导读:一个人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为人诚实,爱人自爱——在凡此所有事情上不让父母操心烦恼,不就是孝子么!而父母对子女学习、工作、为人都不需要操心,只需担心他生病,这样的子女父母不是最值得安慰么!
走正道,做正事,做正派人,就是孝。
给子游(孔子弟子)的答案:"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说,现在的人认为能够养活父母就算是孝了。其实就连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对父母没有敬意,那供养父母同饲养犬马有何区别呢?
导读:养父母要注意一个“敬”字。“敬老院”就比“养老院”有讲究。
给子夏的答案是"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夫子说,子女在父母面前经常保持愉悦的脸色是件难事。长辈有事,晚辈代劳,美味酒食,长辈先吃,仅仅做到这样就是孝了么?
孔子在这里也是点醒自己的弟子,说在事亲之际,在奉养父母的时候,“惟色为难”。
我们在读《孔子传》的时候,知道孔子对自己子弟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他这么回答,说明他非常在意和注重弟子德行的培养,通过让弟子在对父母行孝方面的践行,使弟子们的德行更加完善。
同时,也让我想到,同是父母,他们的需求也会各不相同。我们作为子女(儿媳也好,女婿也罢),不仅仅是帮他们干干活,买买衣服和吃的,我们还要做到对父母和颜悦色,让他们看到我们发自内心的的喜悦,呈现出我们生活美好的样子,他们会不开心、不安心吗?如果我们见到父母,愁眉苦脸,甚至板着脸,即使给他们买再多的东西,他们也不会开心,更不会安心。
还有就是关注父母的需求,及时的给予反馈和支持。身体不舒服了带去看看医生,住院了,尽心尽力伺候,不和姊妹攀比,各尽各心,做到自己问心无愧。
今天早上听了刘京老师的分享,说因为特殊原因 自己经常到医院旅游、度假,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他对父母的孝心何其强大!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还是没有尽心尽力去孝敬自己的父母罢了。
在这方面,我的父母身教了我们姊妹四人:奶奶在病床上躺了7年,都是老爹老妈两个人照顾的,他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也在三里五村出了名。老妈和奶奶的关系也打破了婆媳难处的“牢笼”,40多年,她们没有红过脸,奶奶被我的姨们称:“龙门以南找不到像姣她奶奶恁好的人”。
因为有了榜样,我和妹妹结婚后,和婆婆妈的关系也很和谐,我们都是受益于父母的身教和熏陶。也正是这份孝的践行,让我们的生活幸福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