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轩对每一个周末都很期待。用他的话说:为什么我要上五天幼儿园休息两天?而不是上两天幼儿园休息五天?对于这个问题,我竟不知如何回答,说:是啊,妈妈也好想玩五天工作两天哦。心里对白是,孩子,你长大了来改变这制度吧。
轩轩最喜欢去游乐场,所以每个周末其中有一天肯定是去游乐场,起床就迫不及待去,天黑才拉着我去赶接驳车回家。
游乐场里边全是小朋友,家长有的是紧跟小朋友,有的自己找个角落休息,我一般是远远跟着孩子,孩子在视线范围内,然后或者看书或者看手机里下载好的电影。轩叫我时我能回应他,有什么突发状况时我能照顾他。
游乐场很多家长是紧跟孩子,轩轩看到一部挖土机,过去拿,一位妈妈第一时间保护:这是小朋友在玩的,你不能抢,幼儿园老师没教过吗?各种道德教育噼里啪啦直到轩轩放手。我看着这一幕,心里婉婉叹息,她的女儿少了一次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她女儿看着轩轩来拿挖土机,愣在那里。可能从很早开始,一旦有别人侵犯到她,来拿她在玩的玩具,她的妈妈都会第一时间出来保护她,而不是让她女儿自己来保护自己的玩具,小女孩也习惯了有妈妈的保护。只是,妈妈或许不知道,她一次次越权替女儿去保护玩具,对女儿来说,也是一种侵犯。表面上看起来是保护女儿,但其中对女儿造成的伤害,可能要很多年以后才能慢慢看出。
游乐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会发生各种事情。
轩轩在积木区域搭积木,很专注。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几块积木过来说:我们一起玩吧。轩轩目不转睛盯着自己积木说:不行,我自己搭。小朋友说:要一起玩的,我妈妈说过的,小朋友们要一起玩的。轩轩坚定的说:不行,我想自己搭完这个积木。然后,小朋友生气地一脚踢塌轩轩搭的积木,轩轩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生气到崩溃,边哭边自己把积木搬到角落里:我再也不要看到他了,我自己到别的地方玩。我抱了会他,情绪渐渐好了,他在角落里开始搭积木。然而,小朋友又过来,重复刚刚那几句话,轩轩拒绝和他玩之后,他又一脚踢塌了轩轩搭的积木,然后跑了。我忍不住小跑过去,请他回来给轩轩道歉。他强调小朋友就是要一起玩的。我说,小朋友可以一起玩也可以不一起玩,你刚刚两次踢掉了积木,请你过去给小朋友道歉。他不情愿地过来,憋出一句对不起,然后跑了。我抱着狂哭的轩轩,一直抱着他直到他情绪平静下来。
其实对孩子来说,刚刚的遭遇得到妈妈的安抚,情绪过去后,很快他又很开心去玩了。但是我心里一直隐隐不安,小朋友如此执念就是要一起玩的,竟让我害怕。我们在教孩子们的时候,是教给他们我们认为的对的东西、我们的思维,还是允许小朋友?小朋友们就是要一起玩的,可能是妈妈认为的理念,但这个理念是否要灌输给孩子,真的值得反思。说实话我很少教轩轩什么理念,除了比如马路上我带着他走在路边避让车辆,过马路走人行道等红绿灯。其他但凡非人身安全的东西,我更多的是允许以及让孩子自己从生活中去体验。相信孩子自己的感觉和判断,把孩子放在大环境中去,让孩子自己去适应和解决他面临的问题。即使孩子在遭遇中受到心理伤害,只要得到妈妈及时全身心的爱护,不会有大问题。我们必须让孩子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如此孩子身心才会跟着一起成长。当家长把孩子的问题都解决了,对孩子心灵的成长有很大的阻碍以及伤害。
当我的孩子在游乐场,跟小朋友发生抢玩具而被对方家长各种指责,我心里也不舒服。但从来没有跟对方家长正面讲过一句。有时会过去温柔的把孩子抱回来。等他情绪好了,我也基本不会讲道理,因为体验了这个过程,孩子明白的比我要给他讲的多很多,根本无需我再画蛇添足。很多时候,我的事情只是需要处理自己内心的不舒服。
文章末尾给自己打个广告:本人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正在准备二级考试。近期想免费接个案,一来帮助到大家,二来自己的专业知识希望学以致用并得到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