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设计原则的博客,发现即使看了很多篇文章,待到真正开始写时,发现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下笔。
于是我就按照学习一件事的过程来写,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用?
拿着这三个问题,再去看设计原则的内容,我便可以开始下笔,按照这个套路,我将这篇博客给写完了。
我注意到,看很多篇关于同一个内容文章后,写博客脑袋一片空白的问题?
下次我是不是还会遇到呢?我想很可能还是会遇到。
那怎么办呢?
我想之所以脑袋一片空白,是因为在看众多文章的时候,并没有将看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就像是一团乱糟糟的毛线球,多不知道哪里是开头。而办法就是想办法找到这个毛线头。
具体怎么做呢?
就是在看同一主题的文章时,不断问关于这个主题的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用?
这样一来看的每一篇这个主题的文章,就是在不断完善这三个问题的答案,等到将20篇文章看完,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基本就成形了。
然后写博客的时候,不过是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配上一些类比和案例,让这些内容看起来更容易理解。
于是我开始尝试写第二篇博客,一上来我就在博客的内容上写了这三个问题,在看的过程中不断去回答这三个问题,虽然最后这篇博客还没有写出来,但是对于这种写博客的方式我认为是可行的。
想起之前推销写作训练营,说是提供各种写作模板,让写作就像是在完成填空题一样简单,我想着自己写博客好像也有点这样味道在里面。
这让我更加坚定的相信,我这么做是可行的,后续我甚至可以打磨属于自己的文章模板。
当然有文章模板写作,对于写作来说可能会简单一点,可能会觉得对于文章的结构上就不那么多变,会有点死气沉沉。也要注意一点就是有了写作模板,质量能够得到基本保证,另外如果你看的文章足够多,可能会发现文章结构其实就那么几种,不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