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故我在

作者: 杨纯 | 来源:发表于2020-08-23 09:28 被阅读0次

    大约十多年前第一次读简·奥斯汀的《劝导》,就默默认定这本小说是奥斯汀所有小说中我最喜欢的,胜过《傲慢与偏见》。但是,说来奇怪,其实整个阅读过程并不愉快,反而总感觉心头被一块巨石堵住,有一种无法畅快呼吸而导致的窒息感。直到读完小说,那种沉甸甸的呼吸不畅的感觉依然久久萦绕,迟迟不肯消散。所以,之后的十余年里,我再未重读这本小说。

    罗曼·罗兰写到,“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是的,那种无法摆脱的沉重感即源于在书中发现了自己。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的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告诫世人自识的必要性。苏格拉底也说,“未经审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可是,稍有智识的人都清楚,认识并检审自己不仅需要头脑,也需要足够的勇气。让我无比惭愧的是,十多年前的自己,两者都不具备。所以,才会在阅读中被那种自审的力量压得透不过气。

    十来年后,重读《劝导》,并不是因为自觉心性和胆识大幅提高,而是因为在读的一篇国外硕士论文——I Speak, Therefore I Am: Anne Elliot’s Voice in Persuasion——激起了我重读小说的兴趣。但是,在这次的重读列表里,我把《劝导》放在了稍后的位置。由此可见,潜意识里我依然在逃避审视自己,至少,是在刻意拖延。

    从奥斯汀的一系列小说中不难看出,slience(沉默)被视为19世纪女性的一项美德。但是,对于当时女性有限的人生选择,Angela Leighton是这样评价的:It seems that women are faced with a choice between two versions of an all too familiar defeat: they should either be Silent or come to their Senses.(女性面临选择的似乎是再熟悉不过的失败的两个版本:要么沉默要么理智。)

    很明显,曾经被视作能够赋予女性力量,同时也象征了女性成熟的美德——沉默,在当今一些学者看来,实质上是时代给女性套上枷锁后,她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所以,有学者这样形容Anne,“an expert at the art of concealment”(擅于隐藏内心的高手),她的冷静和正直皆因懂得不向别人表露自己的内心,即便是那些与她亲近的人。 

    其实,第一次读《劝导》的时候,我已意识到“沉默”矛盾的存在。我在竭力维护那种我惯于选择的方式,但同时也清楚地感受到这种方式需要背负的隐忍和痛苦。或许,很多人在面对两难抉择的时候,都会选择自认为保险的那一个。而自己熟悉的,往往会被认定是安全的。所以,我的选择显而易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我始终不愿重读《劝导》的原因。

    比如,小说中Wentworth舰长多年后与Anne重逢时的态度让我想到了很多年前的一件事。

    高三毕业前夕,一位男同学辗转让人转告我这样一句话,“沉默,有时是金;有时,什么也不是。”虽然我没亲耳听到他说这句话,但是,我完全可以想象出他说这话时的无奈与埋怨。他当然有理由责怪我。他等了两年,而我却始终沉默以对。而他的埋怨激起了的歉疚,至今隐隐可觉。

    前几天,在喜马拉雅上听了祝羽捷采访苏芒的播客。节目接近尾声,祝羽捷

    提到数年前自己在《时尚芭莎》做编辑时,有一次想为自己的选题争取机会,就对当时的主编苏芒十分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听完,苏芒直接问到,“你想让我做些什么?”她的直截了当让当时的祝羽捷很是震惊。

    那天在节目里,祝羽捷问了苏芒对于中国女性不被鼓励表达个人欲望的看法。苏芒这样回答:中国女性,不愿意直接表达,因为直接表达会被贴上女权、自私、绿茶、贪婪、欲壑难填……那不如不说。但一个社会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逼的人变得很虚伪,其实开放更多的通道,让大家说出来证实它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是通过正常的自我奋斗去实现欲望,只要不是损人利己,即便没实现,欲望也没有罪,而且也不要让欲望给你带来痛苦。

    一天,一位朋友跟我说起了一件让我无比震惊的事。

    朋友和男友办公室恋情将近三年。某日,男友突然提出,为了各自今后的职业发展,两人最好分开。虽然伤心,朋友却能理解男友的选择。不曾想,两人分手不到一个月,男友恋上了新欢。而朋友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前男友的新欢竟然是和他们同一办公室的同事B。而且很快,前男友和新欢开始毫无顾忌的在办公室里出双入对。

    朋友说这些的时候,升高的语调表露了她无法抑制的愤懑和委屈。我倒抽一口冷气,无法想象,她每天在办公室里会是怎样的煎熬。

    而朋友接下来的话更加让我瞠目结舌。

    她说,“有时在办公室里,他们会和我闲聊几句,像是什么也没发生似的。其实我心里特别特别反感,根本不想和他们说话的,可又不能不搭理他们。”

    我立马变了脸,正色到,“如果你是在考验自己的忍耐力的话,我建议你换个地方。的确,磨难会让人变得坚强,但有些痛苦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比如你现在逼自己去承受的。感情的事没办法掰扯清楚谁对谁错,但是,请至少学会保护好自己。他们伤害了你,你难过,你不想和他们说话,更不想和他们做朋友。所以,他们下次再像没事人那样和你闲聊的时候,直接告诉他们,‘我们不是朋友,请不要再打扰我。’”

    朋友不置可否,陷入了久久的沉默。朋友是个大大咧咧的姑娘,单纯善良,没有对谁动过坏心眼。我知道这件事对她的打击有多大,我也从她断断续续的语言里感受到了她的委屈、痛苦和不舍。

    我缓和了语气,接着说到,“我想我知道你在等什么。”她抬眼看我,我说,“你在等他真心地对你说一句‘对不起’。”顿时,她眼里泛起了泪花。我说,“抱歉,很可能,你等不到那句话。”看着她强忍泪水的样子,我接着说到,“我曾花了五年的时间去等这三个字,可始终没有等到。后来才终于想明白,我们每个人想要的东西都不一样,因此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于我们自己而言合理的原因。对自认为没有做错的事,谁又能真心地说出‘对不起’呢?”

    “当然,如果他的道歉会让你好受一些的话,就直接告诉他吧。不管真心与否,至少你有了释怀的理由。”朋友重重地点了点头,嘴角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

    Anne的美好开始被周围的人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她、尊重她,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她不再把所有的想法留给自己。她在认真倾听,用心观察的同时,学会了真挚且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说,故我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ri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