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好那篇不知不觉写成小说的故事,我专门听了樊登老师讲的《你能写出好故事》,以下是读书笔记。
首先:一个好的故事核心是:变化。主人公经历一系列的情节后产生的内在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才是故事。也就是没有变化不成故事,流水账式的文章只是记录而已。故事的本质讲的是由情节来体现的人物内在变化。
真正要开始创作,我们还需要一个主题。主题是指通过人物的经历及其内在变化,也就是创作故事的初衷。
书中讲到:“主题揭示出你对人性中某个元素——忠诚、怀疑、勇气、爱——如何决定人类的行为所持有的看法。”并且它“绝不笼统空泛。以‘爱’为例:主题不应该是泛泛而谈的‘爱’——而应该是你想要表达的关于爱的某个特定意义。”
接着,需要再故事中传递出一种“不是所有事情都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的感觉。
另外,故事当中需要有焦点——焦点是由主人公的内在问题、主题、情节这三要素共同构成。如果焦点的缺失会导致读者大脑陷入茫然无法前进的状态,除非他们强制自己集中精神去阅读,否则故事就会被抛诸脑后了。
比如以下情况:
① 我们不知道谁是主人公;(乱七八糟一堆人,没有主次)
② 我们知道谁是主人公但他似乎没有目标;(不知道想干嘛)
③ 我们知道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但目标肤浅乏味;(没意思)
④ 主人公的目标莫名其妙变了,或者主人公死了,又换人了;(自己打自己嘴巴)
⑤ 故事情节与主人公的目标无关;(二张皮)
⑥ 故事情节看上去对主人公的影响力不大或者因果关系不明显。(太牵强)
英国作家伊夫林·沃所说:“所有文学作品都隐含着道德准则和批判,越不明晰越好。
还有一点很重要:令读着自我带入
(1) 通过外在表现:(2) 通过读者直觉:(3) 通过主人公的内在想法:5. 如何利用肢体语言才是正确的
好的故事应该展示而不是告诉。
有两部分内容对我来说印象非常深刻:
1、我们经常会犯一个错误,是向读者展示大脑已知的东西,好的做法说简单点就是不要写的那么直白,让读者去体会发觉,比如通过肢体语言给读者以暗示,让读者有会心一笑的感觉。例如我们描绘某个人很伤心,就不需要来写他痛哭流涕,你可以写他颤抖、抖动或者他的一个习惯性反应。
2、切勿主观评论,作者应牢记自己的职责,不应在故事里发出自己的声音。作者可以通过人物视角发声,但那仅代表人物观点,作者的观点应隐藏在故事中,读者会根据人物各自的表现自行进行判断。
接着说一下故事里必然会有的东西——细节
细节对故事异常重要,细节的缺失往往令故事无法以精准的画面投射进读者脑海。以下为经常缺失“具体细节”的地方:
① 人物做某件事的具体原因:没有原因会觉得莫名其妙;
② 隐喻没有阐明:晦涩的东西需要向读者交代,要不然就让大家迷糊;
③ 一种在主人公心里引起的某个回忆的特定情况:如果不说,鬼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④ 人物对一个重大事件的具体反应:花了笔墨写了一堆,最后却莫名收场。
⑤ 人物思考过程缺乏交代:忽略思考的过程,难以交代人物的心理变化;
⑥ 人物改变心意背后的具体缘由:许多改变没有交代会莫名其妙,简直是换成另一个人的行为。
学会利用悬念制造冲突
冲突带来痛苦。所以我们会力图尽快平息冲突。鉴于大脑对冲突的激烈反应,文学作品要做的就是抓住冲突并利用它们制造悬念。
要懂得对你的人物狠一点
故事的意义在于向我们提供生活的经验——可学习的、他人历经苦难后的经验,因此,我们必须对主人公心狠手辣,否则他们不足以授人以经验。
作者在书里向我们提供了十一条实用的破坏准则:
① 不要让故事里的人物未经逼迫就承认一件事。
② 一定要让你的主人公拥有秘密——但是不要向读者保守这些秘密。
③ 一定要保证主人公的所有补救行为只会让形势更加恶化。
④ 一定要保证所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全都出错。
⑤ 一定要让你的主人公一开始只赌一美元,到最后却押上一座农场。
⑥ 不要忘记世上绝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回事。
⑦ 一定要让主人公撒谎。
⑧ 一定要引入一个明确的、当下的、不断加深的危险。
⑨ 一定要确保故事中的反面人物也有好的一面。
⑩ 一定要暴露出人物的缺点、恶念和不安。
⑪ 一定要暴露你自己的恶念。
最后也就是在我们完成写作之后,要接受反馈及改稿
不要害怕失败与改稿,这才是我们逐渐能写好故事所必要经历的修炼,多写、多改,与此同时,多思考,才是令我们成长的方式。
(学习笔记,内容源自樊登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