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半期将至,回顾女儿半期来的学习生活,成长还算水到渠成,比较顺利。
从学习的习惯上讲,女儿几乎无可挑剔,我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给她提供一些适合她的读物而已。放学回家,用不着我喊,就会自觉地完成作业、复习,以及预习。见她伏案久了,我常常心疼地招呼几句,要么叫她吃点水果零食,要么督促她去跳跳绳,活动活动。但更多的时候,专心致志的她朗声回应道:莫打扰我!莫打断我的思路!
我总是隔一阵子唤几声,或者干脆冒女儿之大不韪,亲躬前往探望她的作业进度。这样做,是想告诉她:再难的题都没关系,还有我呢;再苦再累都不用怕,至少还有为父的关心和支持呢。作为教师,我明白,枯燥的演算,重复的练习,极容易抽干孩子的心泉,使他们的心灵沙漠化。这时候,亲情的滋润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考试成绩上看,数学测试最多,女儿有三、四次考到满分,而她相对较弱的英语也有了长足进步,最好的一次考到了第四名。语文是她小学时候感觉最没底的学科,而我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又不肯给她过早灌输应试的雕虫小技,然而因为上期期末考到年级第二十六名的缘故,也越来越有自信。另外,对体育不再害怕,虽然觉得累,却也慢慢喜欢上了它积极刺激、胜负立判的竞技性。
今天中午回来,女儿按照一贯的汇报风格,说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问我先听哪一个。今天我一反常态,说先听好消息。她于是无比欢喜地报告:她的手工作业——竹筷制作的帆船——被老师选上了,将呈送学校参评。而她所谓的坏消息呢,是争取五·四文娱演出登台朗诵失败。
像所有天真自信的孩子一样,女儿有一份天然的渴望表演的虚荣心,我理解,而且大多采取鼓励的策略。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在这个方面打压有余鼓励不足。作为一个教师,我反省自己,很多年来,为了整齐划一,常常容不得学生“出风头”,“哗众取宠”,更莫说“离经叛道”“异端学说”了。这些毛病,除了根深蒂固的体制原因外,无疑跟我们每个教师在这个方面的思想误区有关系。
但是,话说回来,自信也不能过分,虚荣也并非毫无止境,每个个体都受限于所处之时空,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听女儿念叨,那个被老师选上的女生如何如何的不如自己,想到她不断高昂膨胀的自我意识,——在比较理想正常的环境里也许算不了什么,可是在我们目前这个多少有些异常的环境里,过强的自我意识于己不利——我就不能不给她浇点凉水了。其实,一直鼓励她参予集体活动的同时,我都不忘告诫她重在参予、重在过程,并且事后尽可能详细地与她分享成败得失,引导她感受过程之美。
一个月前,女儿的小姑姑给我说起,春节前他们一行六、七人一起去公园游玩,当时女儿混迹其中,返回时大家说好不打车不坐公交,绿色步行。途中,可能女儿走累了,一再追问还有多远,问得小姑姑有点烦了,一时失了耐心,就嚷嚷她。女儿一气,摔掉手中的矿泉水,便想独自脱离大部队,后来大家好说歹说才稳住了她的牛脾气。她小姑姑给我说起这事儿,自然是希望我了解,好教育她。过去这么久了,一直找不到一个恰当的机会。
《写给女儿的情书》之四十八:我们教育孩子的底气来自哪里今天见她心情不错,虽说没能登台朗诵,但有手工作业入选,挫折与成功同在,正好借此机会顺势诱导。我说:你站在你的角度,觉得你比那位同学更有资格登台,但老师站在老师的角度选择那位同学,自有他的道理,即使她各方面都不如你,但也许老师是想给她一个机会,鼓励进步哩。老师负责一个班,面对的是几十号人嘛。比如,我对你这么有耐心,是因为我面对的是你一个,可我面对我班上的学生就不可能有这样好的耐心了,因为那可是黑压压的几十号人啊。
听到这儿,女儿笑了,补充道:当然!嘿嘿,这就像周立波说我们中国,再小的事儿乘以十三亿,都是一个大事,再大的事儿除以十三亿,都不算一个什么事儿。女儿思维反应之敏捷,令我开心。见她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我就郑重其事地教育道:我们老祖宗有个词语,叫“克己复礼”,晓不晓得啥子意思?女儿说不晓得。我就卖弄才学,接着老话新解:“克己”,就是说一个人在集体生活中要克制自己,遵循规则,遵守秩序;“复礼”呢,说的是通过每个人的克制自己、遵循规则,使得混乱不堪的集体生活恢复有礼有节的生活氛围,大家和谐共处。
讲完大道理,我就提起了春节前发生的那场不愉快,问女儿还记不记得,女儿有点羞愧地欲言又止,又说记不得了,我也没穷追猛打。从她的神色中,我感知到她的认错知悔,达到目的了。于是半认真半玩笑地说:其实啊,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总是善于忘记那些不愉快的往事,老是记住那些痛苦事儿会越来越痛苦,所以快乐的性格只有一个诀窍——记住美好,忘记痛苦。但是啊,可是啊,当痛苦发生之后,我们还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反省了,想明白了,以后才会降低痛苦的概率。
训女结束,皆大欢喜,记录至此,本该停笔。我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教导我们说:日三省乎己。但是,说得轻巧,吃根灯草。我辈漂浮尘世,历经辗转,活了半生,又有几时反省过自己呢?是生活所逼来不及反省呢,还是我们的心灵缺少一个反省的机制呢?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活。是啊,缺乏信仰,不知忏悔,甚至连做人底线都随意洞穿的我们,随波逐流,漂浮于时光之河,上不沾天,下不沾地,哪有一点“值得活”的理由呢……或许,我们真应该反思、追问一下:我们教育孩子的底气来自哪里?
网友评论
赞赞
艺浩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