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在20岁出头就知道自己一辈子喜欢的是什么。大多数人都在不断地摸索。
但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不是借口,也不是理由,它只是一种状态。
我想,人一辈子对于自己当下所处的状态,要“安”,也要“不安”。“安”也就是全然接纳,“不安”也就是要保持终身学习。而同时保有这份“安”和“不安”,我花了6年时间。
在我18岁时,连雨天也是彩色的。那时大一,一心想着要全方面诠释“年轻就是资本”这句话:大学必须要逃课、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要熬通宵和室友卧谈会、要喝酒喝得断片、要做所有有个性而被别人羡慕的事。
逐渐地,我活在了别人的看法中,也丢弃了从小在父母管教下习得的好习惯,比如早睡早起、每日在固定时间有规律地学习和社交等。刚从应试教育中挣脱出牢笼的我,不成熟地信奉着“青春就是拿来挥霍的”。就这样过了大学,班上有规划的同学毕业后,有的去了世界500强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有的被保送到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有的进入全球排名前十的大学继续深造。而我,在鼓起勇气面试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单位——德勤GDC成功后,因为害怕承受失败,就没再申请其他公司了。
由于是初创阶段,GDC的工作模式并不成熟,发展方向也会因主管合伙人的变化因人而异。相比于四大的事务所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逼迫着职场新人快速成长,GDC朝九晚五的工作或许更有利于保持生活的平衡,但却更按部就班,或者是少了一丝热气腾腾、痛并快乐着的活力。
彼时看着自己和身边优秀的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一直都处在一种自卑情绪之中,买了很多知识付费课程,报了很多社群,想要改变自己,却因为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嫌弃和不接纳,总是给自己定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在指定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在执行程序时被挫败感打败,然后颓废、放纵一段时间后,可能在喝了另一碗鸡汤后,又热血沸腾地指定超高目标,这样的循环一直重复着,直到在GDC实习并工作3年后,我裸辞了。
我裸辞,向家人宣告,我要花100天时间去试错——探索心理学。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我做不到那么优秀,是因为我不喜欢目前手头的事。而我喜欢的是什么呢?心理学。接下来的事情很戏剧化,我向妈妈借钱到北京参加心理疗愈的课程,结果期间被人冒充淘宝客服骗了1万元,与此同时,在心理疗愈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将导师神化了,她并没有那么厉害。(或许身心灵的知识和经验本就充满诱导性,这个行业也良莠不齐。)突然间,我很想很想回到自己财务的本行,潜心耕耘。我突然明白,这世界上本就不存在任何捷径,哪怕是我之前想通过心理学找到人生的意义,也应该经受科班的训练再到灵性的部分,而那样,不就是和现在做财务一样,需要刻苦耕耘吗?
如果我逃避的是刻苦耕耘,做什么都做不好吧。
于是我回到了家乡,幸运地是,找到了一份内资所的审计工作。在GDC做了3年的财务咨询,大学学的会计和审计早已忘的一干二净,甚至项目负责人很认真地问我:“你以前真的在事务所呆过吗?你大学真的学的是会计专业吗?”我也只有笑着,自己找台阶下:“我在GDC呆过,不是事务所。至于大学学的,早还给老师了...”
一切从头开始,然而顶着不要脸的态度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倔强,我体会到了快速成长、迭代的痛感和快感。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自黑、包容和接纳——
是的,我还不太好,但我也还可以。我有很多不足,但我会变得更好。
我不再给自己指定高不可攀的目标,而是懂得量力而行。毕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当我们把视野拉长到一生去看时,就会轻易地发现,一时成败不足以论英雄。
或许你会说,道理都懂,但我仍然焦虑。那就焦虑着吧,因为你知道,在你的故事里,有一天,你会全然地接纳自己,走得更从容,但依然在成长的路上,保持着一颗18岁的心,前进着。不信吗?那以上是我的故事,会给你一点相信的力量。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