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逢“瑞” “珠”助成长
(2020年 10月10日 分享第387篇 )
滑县小规模学校联盟小田小学杜冠鹏
为期五天的学习,让我感悟很深,作为一个教育者,让我倍感压力。吴董事长把企业办成学校,把员工当成家人,把公司当作与人的场所 ,我作为教育者怎能没有压力啊?同时也让我信心倍增,在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我又多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前行的路上不再孤独。以下是我的几点感受,如大家共勉:
一、“家”文化 助未来
关于家文化,我以前只是一知半解,今天听了吴总的故事,我感觉“家”可以成就未来的。吴总说做企业就要做“正业”,做千年企业,那这就不仅仅是做产品了,最主要的是做文化,也就是家的文化。家文化的精髓就是“真心”,只要把真心放进去,才能做正业,这个正业就是造福全世界、造福全人类的。家文化,就是在企业中没有员工,员工是来打工的,打工的怎会为企业着想?企业中的人都是家人,只有你真心像家人一样为他们付出,他们才会像家人一样对待企业,都把企业当作自己家的企业一样去做事,自己家的事怎能不尽心尽力啊?另外家文化不是来管人的,而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的,需要用“真心”去感化所有人。
二、“慢”文化 “快”成长
经常说:“慢慢来,不要急!”也就是说要给孩子一些成长的时间。今天学习时,老师讲的,大家讨论的最多就是让孩子慢下来,说话要慢慢说,做事要慢慢做,走路要放慢脚步。为此很多人质疑,这样都“慢吞吞”的做事,效率能高吗?但是陈老师也让学员做了分享,在这样“慢”的节奏中 每个人都感觉非常紧张,每项工作都安排的非常紧凑,都是一环套一环的 ,从早到晚感觉没有一会属于自己的的时。大家想想这么紧凑的安排,做事效率能不高吗?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节奏都是非常快的,做什么事都要高效率。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就是告诉我们有些事是急不得的。特别是教育,更不能心急,记得有位老师说过:“请放慢我们的脚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当今社会,这么快的节奏,人们除了感觉身心疲惫以外,还能有什么收获啊?就是为了完成工作,挣钱养家糊口,其他的幸福感一点没有。既然这样,我们活着的意义何在?仅仅是为了挣钱吗?我们的幸福生活去哪里了?很多人恐怕是想不明白的。
今天陈老师用事实告诉我们,“慢”教育,能让孩子“快”成长的!陈老师把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例如,一百多人的生活,就让几个孩子来完成,大厨仅仅是一个初二的学生。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绝对不会相信。孩子们三点就开始起床为大家准备饭菜,这让所有学员都非常感动。感谢陈老师,让我明白了一个教育理念:放手、相信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
三、“内求利他”,在学习时又一次听到了“利他”,并且是“内求利他”文化的具体详实的解读。特别是在吴念博董事长说到企业的“家”文化时,对“利他”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固锝电子公司一开始就是一个校办企业,现在成了一家上市公司。吴董说公司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办起来的,困难是很大的,但是越有困难,越兴奋,这就是我的个性。有“困难”,就说明你能力不及,所以只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克服困难,才能不断激励自己成长。
这么多年来,吴总依靠“家”文化管理企业。当时很多人不看好,好多亲朋好友都劝他,这样做企业一定是不行的,你的企业会很快垮掉的。企业必须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而吴总偏偏把员工的幸福感作为第一位,把员工当做家人来对待。企业中每个人有困难,固锝都是他的后盾,都会第一时间送去帮助,然后再办理手续,真正的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家人。很多事是不能外求的,外求也是得不到的,有些事不求自然也会得到的,并且比求来的还要好,懂得内求,一切都会得到的;“利他”就是能帮助别人,让别人感觉到幸福。例如厕所不干净,就亲自打扫,看见垃圾就捡起来,这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就会成为习惯。开会时都是利他的会议,都是反思自己,向内求,都是找自己的不足,从不埋怨别人。这种“内求利他”的文化最后就会形成自动化的管理。家文化就一种自组织,就是让每个人都有归属感。
吴总把企业办成了一所学校,目标就是育人的。育人就是企业的核心,半导体是企业的副产品,这是吴总将来发展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把我们的学校变成改变恶习的一个场所。
利他文化就是固锝的家训,我们每个人都有利他的思想,家庭、单位、社会就一定会和谐相处的!
四、教与学的艺术
教是为了传承,学是为了觉醒,为了向下扎根。学也是求学,求着老师去学习,耕读并用的去读书;求学是有备而来的 ,是主动要求学习的,而现在都是父母和老师逼着学习的,在课堂上老师是灌输知识的,教与学的效果都是不好的。
前一段参加教练式培训,了解了教练式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的课堂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教练与教师的区别。今天陈老师讲的《桃花源记》,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教练”模式。整节课都是在陈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自己解决问题的 老师既没有讲知识也没有讲方法,孩子们各抒己见,互相完善补充,并且把课文挖的很深。感觉孩子知识面很宽。俗话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整节课陈老师把这句话运用的很好,一直激发孩子们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最终完成理解课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