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名臣张之洞曾说,洞庭湖南北有两大诗人,南王湘绮(闿运),北樊樊山(增祥)。
樊增祥也可被称之为一代诗宗。满清灭亡后,他为一代名妓赛金花写的《彩云曲》、《后彩云曲》,传诵日下,有人比之为吴梅村《圆圆曲》。
而樊增祥更出名的,是他的成才之路,简直就是一个好编剧都不一定能编出的好题材。
樊增祥的父亲樊燮,曾是湖南巡抚骆秉章麾下一名总兵。一日去谒见抚台大人,抚台让他也参见坐在旁边的师爷。樊总兵参见师爷时,按正常做法,没有执下礼请安。那师爷大怒道:“武官见我,都要请安,你为什么不?快请安!”樊总兵不悦道:“我是从二品的官,为什么要向你一个无品无级的师爷请安?”师爷更怒,跳起来,拿脚踹樊总兵,还高喊:“王八蛋,滚出去!”没过几天,朝廷下旨,樊燮革职回籍。
樊燮这一气非同小可,那师爷不过是一个举人,就将武官视如粪土一般,我总要我儿子中个进士给你看看!回乡后,于家中祖宗神龛下,立了一块牌子,上写“王八蛋,滚出去”六个字,称之为“洗辱牌”。又造了一座读书楼,重金延请名师,不准两个儿子下楼,并且给儿子们穿上女人衣裤,规定:“考秀才进学,脱外女服;中举人,脱内女服;中进士,焚洗辱牌,告先人以无罪。”
樊总兵的大儿子樊增祹早死,二儿子樊增祥不负所望,考秀才,中举人,中进士,点翰林,最高做到了江宁布政使署理两江总督。
而那个师爷呢,一直就是个举人,很大年纪,才由朝廷赐了个同进士出身。从科举一道而讲,樊家完全取得了胜利,吐气扬眉。
可是,樊进士真是胜过了这个师爷吗?
老实说,樊增祥诗名很盛,他的《彩云曲》石刻,至今还保存在陶然亭慈悲庵。但就事论事,近代中国多这么一个官员,少这样一个诗人,应该是关系不大。可如果没有那位举人出身的师爷,不说别的,只一个新疆,恐怕就早被俄国吞并了。
这位师爷,便是满清中兴名臣左宗棠。“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句受皇帝点头认可的评语,也是当时世人的共识。
樊增祥当陕西布政使时,朝廷在西安,为已经去世的左宗棠建立专祠。全省官员前去致祭,樊增祥不去。因为自打小时候起,他和哥哥就被教导,要恨这个没有见过面的左师爷——读书楼上,满墙都是他们稚嫩的字迹:“左宗棠可杀。”
可惜樊总兵就是个糊涂虫,因为他至死也没有明白一点:左宗棠能侮辱他,并非因为左是个举人,而是左宗棠有大本事,又值国家用人之际,正所谓“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臣”。
当时左宗棠担任骆抚台的师爷时,拜发奏折,压根不给抚台大人看,直接放炮发折。而曾国藩、郭嵩焘……这些对左师爷有过救命之恩,举荐之德者,哪个没受过他的气?可不还得选择:该忍,忍;该受,受,不就是因为人家有匡扶济世之才吗?!
其实被免职的樊总兵也不算太亏,百年满清,从二品的武官,虽不以万计,也存数千,可有几个能于历史之上,留下浓重一笔?!正所谓因缘际会,和合而生,若没有左师爷的一句“王八蛋,滚出去”,时人、后人有多少,能知道满清史中,有那么个从二品的樊总兵?!这,大概也可以算因人而留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