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的结果就是利己,那些不带功利心的付出,最后都会通过某种形式加倍返还。窥一斑而知全豹,我想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这样的认识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他人。
更好的成长者不会刻意抹杀自己的本性,而会主动接纳它,因为只有接纳了利己,我们才能坦然地向它告别。回避和自我欺骗只会削弱我们的力量。
想让对方听你的劝,最好的方式不是语言,而是你自己真的变好,而且比现在好很多、比他好很多,那时你的话才有分量。因为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
同样的话从你和牛人的嘴里说出来,效果就是不一样,这显然不取决于对或不对,而取决于说话的那个人是谁!
大多数人的判断逻辑都是如此,所以劝朋友或给别人建议是必要的,但如果人家不听,也不要纠结,这不是人家在反驳你或反对你,这只是一面镜子,告诉你自己还不够强大(当然,对方也可能存在认知局限)。此时,更好的策略是埋头努力,默默改变。直到有一天,即使你不说话,也有人会主动征求你的意见。
当你手里只有“付出”这一张感情牌时,就只能单方面地透支自己了,而透支自己的后果便是令自己失去吸引力;一旦失去吸引力,就会陷入继续付出的恶性循环,无论你面对的是家人、朋友还是伴侣。
开玩笑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犹如打牌,能供人选择的无非是“付出牌”和“吸引牌”,它们分别代表“付出型社交”和“吸引型社交”。可惜我们的直觉往往只能看到“付出牌”,因为这张牌不仅明显,而且简单易取;只有少数人能看到另一张抽象且相对难拿的“吸引牌”,当他们把两张牌都抓在手上的时候,就会占据上风。
而打“吸引牌”的人则完全不同,因为他首先得保证自己是完善的、有魅力的、对外无所求的,所以与他人相处时,即使打出了“付出牌”,他们也不会对这份付出附带任何条件。与这样的人相处,人们必定感到更轻松、更愉快,自然也就愿意主动靠近了。擅打组合牌的人往往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先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他们会维护自己的形象,增加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智慧,稳定自己的情绪,丰富自己的爱好,结交理想的朋友,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样就可以始终向别人传达自己的魅力和自信,让喜欢的人主动靠近。
在遭遇他人不友好的对待时,我们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求对方注意并改变,但是别忘了,他们都是自己的镜子。与其要求对方改变,不如让自己真正成为心中期待的那个人,那个人强大、友好、睿智、有担当,是你自己遇到后也会心生欢喜或敬仰,愿意主动靠近的人。
“影响、吸引、成为”虽然更为正确,但“劝说、付出、要求”在特定情况下也是必要的。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视情而定:在该劝说的时候极力劝说,在该付出的时候尽情付出,在该要求的时候勇敢要求,同时不要忘记立足长远,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可影响、能吸引”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