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其实就讲出了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审美感受。
一部作品,或者说一首词,一首诗,最大的可能是作者当时心理变化、情感波动、思想触动的表现。但在后世的读者读来,就会产生不同的解读。“一切的作品,一定要透过读者的解释和欣赏,她的美学价值才可以成立”。细细想来,的确如此。当然,这样的解读是需要一定的诗歌知识和鉴赏水平的。否则,一首诗的解读就会出现无数种结果,那是不可想象的。具有一定的鉴赏知识和能力,纵有多重解读,但最基本的东西是不变的。就如,读杜甫的许多诗,有一点鉴赏能力的人都会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无可置疑的,但对诗歌的诸多细节就有了很大的差别。“无边落木萧萧下”,人们对“落木”的认识就会有各种差异性,但通过解读“落叶”“树木”“树叶”等词语,都会感受到“落木”的贴切。正如叶先生所讲“娥眉”“美人”“小山”等,如果脱离作者创作诗歌的原意,脱离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经验,自然是难以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的,诗歌的审美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