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蒂是莫泊桑笔下的一个漂亮且向往奢华生活的贫苦女子,在一次收到晚会的请帖后,她的丈夫骆赛尔先生为了不让她失望,花光了自己的积蓄为她置办礼服,由于不满足于鲜花配饰,她向好朋友借了一条看起来高贵奢靡的项链。在这一身精心准备的服饰映衬下,她的晚会获得了极大成功,她沉浸在一切阿臾赞扬和向她投过来的惊艳的目光里。
但故事在这发生了转折。玛蒂尔蒂发现自己弄丢了借来的项链,多次寻找无果后,她和丈夫四处借了贷款,高价买了一条新的金刚钻项链赔给了她的朋友,他们背负下巨额的欠款,这也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他们过了多年困窘落魄的生活后,终于还清了贷款。之后,玛蒂尔蒂在一次巧遇老朋友的交谈中得知,她当初弄丢的那条项链是假的!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我甚至可以想象到玛蒂尔蒂得知这个噩耗之后震惊而又崩溃的神情,更为她的虚荣和拜金感到可笑、可悲。
亦舒在《我的前半生》里写到:“面子是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有用的东西。”面子是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面子与虚荣心对等。罗子君放下了虚荣,脚踏实地去工作,做服务员、卖货、卖鞋子,哪怕这些职业她从前是那样的看不起。
她在离开了陈俊生之后完美的执行了她人生中的Plan B,创造了她幸福而又精彩的后半生。同样,玛蒂尔蒂若是可以放下自己的虚荣,没有为了出风头而去买昂贵的礼物,没有向她的好朋友借那条项链,是不是就不存在她这十年为了还债而过的悲惨人生了呢?没准过不了多久她就可以和她的丈夫脱离贫苦的中产阶级了。
我们虽已不在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那种被上层统治者所毒化的社会风气中,但《项链》这篇文章,对当今社会的年轻人仍有现世的教育意义。
随着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低龄化情况严重,当我看到无数则报道里讲到:孩子为追求时尚频繁要求家长为其更换新款手机导致家长崩溃、为追星去买明星演唱会前排的门票致使家里卖房、为买一款名牌包包而去借高利贷、裸贷……都使我无比痛心。很多年轻人对物质生活有着严苛的标准,而对自己的内心却漠不关心,他们的虚荣心得以满足,但心灵的贫瘠始终无法得以改善,这无异于自我欺骗与自我麻醉罢。多年之后,当他们的收入无法支撑自己的欲望的时候,才是最可悲和无可救药的。
小时候不理解为什么所有的中小学都要求学生穿校服,后来明白,除了整齐划一外,可以将学生的攀比心降到最低,自然也就降低了学生的虚荣和拜金行为的比率,从小便把这种观念扼杀在思想里,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比起物质,内心的富足更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读万卷书,或行万里路,体验“极简主义”却又不简单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