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人精神——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中国人精神——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作者: 幼飞文创 | 来源:发表于2018-11-11 22:16 被阅读99次

借了一本书,有一篇文章,叫“丛林的迷思”,这篇文章是源自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菩提十书之一有情菩提中的一篇文章。看过后带给了我深深的思考。

文中提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源自百丈怀海禅师的《百丈丛林清规》,可谓中国经典管理学巨著。是为当时千人在丛林林边泽下能更好的思维、参究、悟道所创作。

何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意思是说生活在丛林中的人不可不参与作务,每个人都要有奉献的义务,才有资格吃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能够经典流传,是为百丈怀海禅师知行合一出来的结晶,是为一生的践行与典范,是为后人的经典与传奇!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其寓意也颇深,是为让人更好从中的思其维,参其究,悟其道,因为唯有实践才有真理。就像我身边的同事,工作的一开始,有很多想法,静不下心来,后来在工作当中不断的努力和付出,慢慢的让自己沉淀了下来,从工作中也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方有了三年后的今天如此优秀的自己!

从古至今,“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也是为人世间生存法则之根本,悟道之方式,就像整日工作的上班族为公司为企业辛勤的付出自己的劳动从而得到属于他的薪水,又从中也悟出人生感悟,收获为人处事的道理。试想如果不付出又怎么会有呢?

世间万物也都不是凭空无缘无故的出来的,它也是有一定的积累和经历!就像作者文中所说,丛林的参天大树,哪一棵不是经历过风雨而成长的呢?

作者又从丛林感悟到,“茂林中的树木,有自己形成的的生长间距,而不失其法度,互相也无碍于对方的成长,让我们知道大自然的本身就有规矩与方圆。”

再有“人如果是一棵树,我们至少应该有所期待,期待每个人终有成为栋梁的一天。人如果是一棵树,我们至少应该有所立志,只愿每个人都能向天拔高。人如果是一棵树,我们至少应该有所容忍,容忍别人也有生长的空间。”可见作者境界如此之高深,真的为中国人之精神典范!

“树与树之间要互相挡风雨,人与人之间要相濡以沫,因为孤树容易在风雨中摧折,也易被闪电击中;霸道自高的人则容易骄狂,失去真情的心。”

就像我所在的企业,每个人的工作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每个人所做的事都是具有一定的合作关系来源。每个人所做的事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存在。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寓意也是为企业的每一个人踏踏实实的“作”,“作”的过程中去知行合一一个“道”,保障企业正常的运作,才能够有属于自己该得的“食”!

“一枝草,一点露;一个人,一片天。”也正是其中的寓意所在。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当以中国人精神之典范。每个人各司其职,每个人各得其所,方以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愿景!

瞬然间又想起曾经喜欢的经典语录“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树一乾坤”。看了此文章以后对这句经典语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愿为草而有露,也愿草草皆有露;我愿为人而有天,也愿人人头顶一片天。”如此容纳天地、博大宽广之胸怀,字字憾我心,字字有力量!

至此我更加的相信,中国人精神,当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言一行惠众人,我的每一天更充实,我的人生定收获更精彩!

相关文章

  •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1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每餐思量自己做了多少功,多少德,配得上多少饭?思量这碗饭经过了多少...

  • 中国人精神——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借了一本书,有一篇文章,叫“丛林的迷思”,这篇文章是源自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菩提十书之一有情菩提中的一篇文章。看...

  • 手艺人

    加油手艺人。 升斗市民,手脚不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今天去祭拜了十九路军陵园 爷爷以前是参加过十九路军的 几年清明节都没能亲自回老家祭拜 今天在十九路军陵园祭拜 也算...

  •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鸡已打鸣 就应该起床劳作 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计划一天的工作 都该想想,由自己内心去想,心无旁鹜 就像每天吃饭一样...

  •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来自五台山黛螺顶 唐朝的百丈禅师曾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寺庙规矩,就是有名的“百丈清规”。 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

  •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刚毕业的时候,有一个很“实际”的梦想:40岁前能实现财富自由,然后带着家人周游世界。 当时,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很...

  •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文/将在路上 难得回家,也就难得劳作,在农村总有这样的概念,“一日不作要,一日不食。 ” 所以每次回家,只要有时间...

  •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

  • 《正见》导读

    泰国的僧人每日托钵乞食,中国的僧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藏族僧人穿红袍,内地的僧人穿灰色或土黄色褂子; 乡下信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人精神——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bf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