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书——《孔子-人能弘道》

读书——《孔子-人能弘道》

作者: 一人对话 | 来源:发表于2022-11-05 16:48 被阅读0次

       朋友们,今天是《孔子-人能弘道》,这本是美国教授倪培民老师为英文读者所写,希望国外能以容易理解的语言和方法来介绍和孔子的思想,13年中文版出版,21年再版。这本书中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将孔子的功夫之道与西方主流的理智主义作比较,还与近现代西方的信仰、尊严、正义、自由等主流价值对话,让读者了解了不同角色的孔子。

         作为历史人物的孔子并非生来就带着伟人的光环。他一生坎坷,甚至有被追杀的窘迫,有周游列国时在陈绝粮的尴尬,有晚年丧子和丧失爱徒的撕心裂肺的悲恸(tong)。而在他身后被捧上圣坛的时代,却又是他的学说开始变味、开始蜕变为/打开权贵之门的“敲门砖”的开始。在经历了最严厉的批判,被广泛认作为/“影子”“游魂”,今天,他却又奇迹般地开始“复活”,在全世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像是一个未完待续的精彩故事,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作为开宗立教者的孔子面对混乱黑暗的世道,提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平凡的人生中/开拓出神圣性,在最普通日常的人际关系中将有限的人生拓展出永恒,显示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气魄和担当。


       作为哲学家的孔子从未设想建立一套哲学理论体系,但他建立了以人际的关爱(仁),而不是以个人理性选择和抽象思维为基础的主体性。在这种主体性里,立人与立己最终合而为一。他的“无适无莫,义之与比”和“中庸之道”将冷冰冰的道德责任变成了人生的艺术。


        作为政治改革家的孔子虽然没有显赫的政绩,却奠定了后来被孟子称为“王道”的德政理论基础。其理想社会的显著特点是和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差异是和谐的必要前提。还通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表明了君臣、父子之间不仅有权利,更重要的是有责任。要以道德、能力获得或维系权利,反之则不配拥有相应的权利。这些思想蕴含着对世袭制的革命性的否定。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有教无类”,就像良医门前多病人一样,吸引了大批来自各阶层的学生。这种“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的理念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他所教授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科目,也是今天素质教育的良好典范。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坦然承认自己的无知、虚心接受批评指正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后人心目中迂腐固执的腐儒形象的颠覆。


        作为凡人的孔子,他绝不只是一个天天想着社稷江山、功名利禄的人。他认为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游于艺”的生活状态。他欣赏弟子曾点的志向:暮春时节,穿上春服,携好友弟子,到沂河里戏戏水,在舞雩(yu)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儿回家。他享受锦衣美食、喜欢音乐和歌唱、有着古怪的衣食习惯。也会犯错误并且遭遇尴尬的局面。孔子受时代的限制,还有观念的局限。但对他的所谓精英主义、男性至上的指责,却常夹杂着批评者的偏见。

          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孔子,就读它吧。愿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一份精神滋养。

            如有相同好书,请留言推荐给我,谢谢朋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孔子-人能弘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dv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