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突然就不想努力了。看着十一月上旬为自己制定的计划,到了下旬,也只完成了50%,却没有半点愧疚,我们不是还有十二月吗?
无论产生什么想法或情绪,我都优先让它们流动而不是扼制,所以当我不想努力的时候,我就不努力了呗。
但,我会查明原因。
我知道原因是什么:完美主义——没有很好的想法或者特别的新意,就干脆不说不写不做;梦想家——就算有了很好的想法,也不愿意花时间干具体的事去实现它;享乐主义——我日常已经疲累了,还是把娱乐前置吧。
完美主义、梦想家、享乐主义都是产生拖延症的原因之一,这直接导致我的个人月度计划只完成了一半,把大把时间花在其他计划外的事情上。
更重要的是,我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忘了在哪看过一句话粗理不粗的段子:学习和成长是最好的春药。这个月,我就没有服用春药。
我反而坠入到了别人的故事里。
01
看了《怦然心动》的原著小说,很有趣的故事,比电影好看一倍(电影已经是挺好看的了),而且内容更为深刻。于是我忍不住二刷了电影,在原著的加持下,我看懂了某些之前没能懂的寓意。
女主角朱莉的爸爸是位智者,他不会控制儿女的思想和行为,相反,看似任由他们发展,实际上会在日常的对话中点悟他们。他喜欢在自己画画的时候叫上朱莉在一旁看着,然后跟女儿聊天。
一次他问朱莉为什么对布莱斯如此着迷?
朱莉给爸爸讲了布莱斯的眼睛、头发,他脸红的样子。爸爸听后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你需要抬头看看整个世界了。
朱莉在当下肯定不能理解爸爸的意思。但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必然会发现:有些人外表华丽耀眼,但他们过于浅薄懦弱,根本不值一提。而有些人外表平庸,但他们会由内而外地散发彩虹般的光芒,耀眼到你惊叹。
聪明如朱莉,她最终发现布莱斯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逐渐收起自己猛烈的爱慕之情,能客观冷静地正视他。也幸好布莱斯有位智者外公,帮他解开外在的枷锁,卸下伪装,懂得欣赏真正的彩虹。
我很喜欢结尾,布莱斯选择用种树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情感与成长,因为植物的生长过程是漫长的,也正如我们的成长,需要耐心,需要时间。
很喜欢朱莉的爸爸和布莱斯的外公,睿智如他们。不禁让我羡慕起来,如果我的生命中也能出现这么一位睿智的老人,他的生活阅历丰富,能看清本质,能看透人生,却又潇洒自如,平静地在恰当的时候点悟年轻人,这能让我们少走多少弯路呢。这应该是属于我的妄想吧。
02
阿贝尔·加缪的代表作之一《局外人》也同样有趣。这里的有趣不是指妙趣横生,而是读起来真的有种“置身事外”“这一切都毫无意义”的局外人的奇妙感觉。
主人公默尔索仿佛对一切都如此冷漠,没有事情能在他心中激起少许涟漪。
女友问他会否跟她结婚,默尔索说如果她愿意,他是无所谓的,但明确表示他不爱她。
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守灵时打了一整晚瞌睡,第二天浑噩地进行仪式,至始至终没有流一滴眼泪。
不屑于跟人争辩,仿佛多说一句都耗费体力,但他连表达不屑的反应都省略,正如小说里所写“像往常那样,当我听某人说话听烦了,想要摆脱他时,就装出欣然同意的样子。”(这的确是挺不错的办法 )
他对世界的淡漠已到了极致程度:
我常想,如果要我住在一棵枯树的树干里,什么事都不能做,只能抬头望望天空的流云,日复一日,我逐渐也会习惯的,我会等待着鸟儿阵阵飞起,云彩聚散飘忽。
而这样的默尔索,竟在沙滩上枪杀了一个威胁过他的男子,随后进监狱,受庭审,进入小说更深刻的高潮,一个淡漠到骨子里的人是如何面对这一切?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其中的荒诞的确有趣。
03
本月练笔4篇,不想努力的威力如此大,篇数比之前下降了30%。
他们的意志不断被磨灭,甘于现状,忽略未来,处在“越贫穷越工作,越工作越贫穷”的循环中。
在TED看了《为什么屏幕剥夺了我们的快乐?》的演讲,里面有项统计颇为有趣。
管理者把大量时间花在烦琐的日常事务中,只知道抓产品、盯流程、立标准,十分勤奋,也很聪明,但不够睿智。
201811个人总结
我们还有十二月呢!
-end-
去年今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