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诗人与诗作层出不穷。王维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 。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他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又以山水诗见长,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宋代苏轼称他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年少时读过王维的《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支=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之情,人所共有,却难于表达。此诗的妙处全在于托红豆,寄相思,象征比拟,风神摇曳,情思缠绵,极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想来诗人是一位多情善感之人吧。
再长大些,读了王维的《使之塞上》,顿觉眼前开阔明朗了许多,在广漠的天地中,诗人抛却自我情思,寄寓人生感悟。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这实际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即作于诗人赴边途中,记述了出塞的所见所感。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我)轻车简从,出使边疆去慰问守边官兵,出使途中路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广阔无边沙漠上,烽火台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黄河之上。走到萧关恰好遇到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得知前线统帅正在边防前线。
全诗以简练的笔触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描绘了旅程中所见的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同时也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因受排挤而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正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字和“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眼见的深切感受。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唯有黄河横贯其间,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诗句。
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也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诗人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从“候骑”口中得知“在燕然”,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