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果我是谢晋元——《八佰》电影观后感之二

如果我是谢晋元——《八佰》电影观后感之二

作者: 大大的梦想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8-21 11:56 被阅读0次

    电影《八佰》的历史原型是1937年的中日淞沪会战。

    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尽遣70余万精锐之师,在上海与30多万日本侵略军展开激战。由于日寇在海陆空各方面的武器装备都占绝对优势,人数近四倍与敌的国民党军败局已定,被迫与10月撤离战场。

    与此同时,国际联盟召开大会,指责日本违反《九国公约》和《巴黎非战公约》,并决定于11月初在布鲁塞尔就中日问题进行讨论。蒋介石对此寄予厚望(蒋公一生都在寄厚望与列强,但最后等来的都是失望),认为留下一只孤军在上海抵抗,会有助于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为布鲁塞尔会议的召开增加我方份量。于是便命令88师一个加强营,共 414人留守接近英租界的四行仓库,最高长官谢晋元。

    谢部据险死守,击退了日军数次进攻,取得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胜利,振奋了军心民心。

    电影的结尾是国民党特派员做通了谢晋元团长的工作,要求该部官兵放弃四行仓库,经由英租界撤离。由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有一句经典台词:“战争的背后从来都是政治。”言下之意是谢晋元及所部战士的殊死抵抗,只是用生命表演给西方列强看的,现在这一政治目的已经达到,戏就可以收场了,再演下去就有可能演过了、演砸了,反而影响了政治。

    那谢晋元团长该如何抉择呢?

    第一种选择当然是配合上峰的政治目的,服从命令,撤出战斗,毕竟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真实历史和电影里的谢团长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这当然无可非议。

    但如果真能穿越历史,让80多年后的我来到1937年的四行仓库,成为谢晋元团长,也许我会有第二种选择——带领自愿留下的部下战死当场。

    是的,战争的背后从来都是政治,这个道理千真万确,但当时中国面临最大的政治问题是什么?

    并非国民党当局认为的引起国际社会的同情和干预,而是军心、民心的涣散和麻木、冷漠,是民族集体性精神的沉沦和人格的沉沦。这个最大的政治问题不解决,再好的装备、再多的国际支援都无济于事。

    在积贫积弱的百年屈辱摧残之下,中国人面对侵略、压迫已经绝望到麻木不仁,绝望到没有任何反抗的意志。

    1840年第1次鸦片战争,英国28艘军舰,15,000人的军队,打败了大清王朝,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偿白银2,100万两。

    1860年第2次鸦片战争,英军18,000人,法军7200人,打入首都北京,火烧圆明园。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大清王朝采取赔付50万两白银的屈辱方式,恳请日本退兵,并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主权。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火炮口径、装甲厚度、舰船吨位都全面优于日方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并赔偿白银2亿两。

    1900年八国联军10天攻陷北京,大清王朝赔付白银4亿5,000万两。

    老弱之大清王朝不堪如此!

    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国又怎样呢?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地区日军仅1万多人,张学良所部的东北军19万人,但日军一天占领了沈阳,一星期控制了辽宁,三个月占领了整个东北。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华北全部日军最高统计数字只有8400人,而在这一地区仅宋哲元的29军就不下10万人,但一个月华北沦陷。

    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汉奸集团,有20多位国民党中央委员,58位旅长以上将官投敌。中国战场上替日军充当炮灰先锋的伪军高达210万,超过侵华日军的总数,是二战中唯一一个伪军超过侵略军的国家。

    这就是当时中国人的状况,这难道不是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吗?

    但是这个出过张骞、苏武、岳飞、辛弃疾、文天祥、陆秀夫、于谦、史可法等烈士的民族,血液里一定流淌着不屈的意志,生命中一定积蓄着爆裂的火种,只是它需要有人去唤醒、有人去激发、有人去点燃!

    历史给了谢晋元团长这么一次机会,抛洒一腔热血去唤醒四万万同胞集体意志的机会。

    但很遗憾,他只做了一半。

    他和800壮士英勇杀敌的壮举,已经让国人看见了希望,已经让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不屈的精神开始激荡,可惜的是,就差那么点火候。

    谢晋元团长是有必死之勇气和决心的,他在遗嘱中说:“余一枪一炮,誓与敌周旋到底。流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取相同的代价。”“仓库就是我们的根据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在,就要和日寇血战到底。”但他不可能超越时空去看问题,他必须遵从当时的命令,服务于当时的政治需求,从而错失了彻底唤醒中华民族这只睡狮的更大的政治机会。

    这样的唤醒要等到几年后的共产党人来完成。

    毛泽东说:“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于是,

    1949年4月,解放军炮轰横行于我长江的英舰紫石英号;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击败了以世界头号霸主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

    1962年6月,对印度发起了像赶鸭子一样的歼灭战;

    1969年3月,珍宝岛战役,击退了世界另一个霸主,苏联的入侵;

    1979年2月攻入越南腹地40多公里,差点把这个南亚小霸主打回石器时代……

    一场场绝不屈服的斗争和牺牲,换来了国人的自信、自尊、自重,换来了民族精神的集体觉醒和奋发。

    国际社会依然遵从达尔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人们只尊重强者,对于弱者不但不会给予怜悯,还会再狠狠的踏上一只脚。

    《八佰》电影在中美贸易开战正酣、经济全球化倒退、西方世界民粹主义抬头时期上映,可谓恰逢其时。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说:“一般来讲,大国的标志是有能力打赢战争。”

    创造出《孙子兵法》这样战争哲学的民族,从来不缺乏战争的智慧,更不缺乏打赢战争的实力。

    在国力衰弱到极点的1937年,我们尚能打赢“四行仓库保卫战”,今天,面对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必须打赢一场没有撤退可言的、比《八佰》更彻底、更坚韧的战争。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也是这个时代,中华儿女的集体担当与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我是谢晋元——《八佰》电影观后感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fyjktx.html